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弘扬民族文化浅谈京剧旦角行当
作者: 种浩   张淑贤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旦角   京剧   表演艺术   青衣   花旦   艺术风格   行当   扮演   反面人物   女性人物  
描述: 一、旦角行当所有扮演女性人物的统称为旦角,指戏曲角色行当。旦行也称占行,根据所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而划分为许多专行,如京剧中的青衣(也叫正旦)、花旦、花衫、贴旦、武旦、刀马旦、老旦、小旦等,在表演上各
浅谈戏曲旦角艺术的表演技法
作者: 李丽丽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旦角   戏曲角色   艺术   传统剧目   《拾玉镯》   人物个性   表演技法   女性人物  
描述: 在戏曲传统剧目中,以旦角(传统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女性人物)应工的戏很多,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金玉奴》中的金玉奴,《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等。怎样才能使演员的一举一动都符合人物的身份,具有鲜明的个性,我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觉得最主要的是要认真分析剧本,深入揣摩戏情戏理,熟悉了解角色的家庭、经历、理想、性格、社会地位、感情变化,以至于人物气质,然后根据角色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技巧,塑造出不同的人物个性。
从道家的角度审视《京华烟云》的女性人物的性格及命运
作者: 田媛媛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电脑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   辅助化学教学   木兰   多媒体辅助教学   道家思想   林语堂   女性人物   性格特点  
描述: 引言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于1938年用英文创作的杰作。这部巨著在1939年出版后的十年间,仅在美国就销售二十
元明戏曲作品对明清女性情感的影响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情感读本(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感   元明   性别色彩   元杂剧   戏曲作品   明清   描写对象   女性人物  
描述: 王国维说:“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而女性在戏曲作品中大放异彩、占据重要地位亦是始自元杂剧。“元杂剧或旦或末一人主唱的体制,使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了明显的性别色彩,女性人物成为主要描写对象有了体制的保障。”
论二人转表演艺术的夸张性
作者: 苏静   来源: 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旦角   夸张性   虚拟   性爱   原型意蕴   表现形成   单出头   二人转   女性人物   王二  
描述: 二人转女性人物对性爱的热烈向往和大胆追求模式是以对各个人物虚拟和夸张表现形成的,如任秀英的转向、蓝瑞莲的私奔、马寡妇的引诱、吴祥女的求"云雨"、王美蓉的观花、崔莺莺的听琴、张四姐的偷宝贝(如果把"单出头"看作广义的二人转,还有红月娥的做梦、王二姐的思夫)等,都是旦角从自身的原型意蕴对生活
如何拍出女性美丽
作者: 邓书山   卫竞   王应怀   小雨   来源: 中国边防警察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拍摄技巧   跳跃   服装   光圈   游客   画面   背景   相机   照片   女性人物  
描述: 女性天性爱美,更喜欢外出旅游时留下永恒的倩影,让照片记录下美丽的瞬间。那么,户外女性人物摄影有哪些拍摄技巧呢?拍摄人物照片的常见错误在很多景点游玩,你会发现游客在拍人物照的时候通常会犯一些错误,比较典型的包括以下两大问题。一是大多数游客在拍人物照时用的是自动挡,在光线比较强的时候,极易导致曝光过度,造成脸黑而背景
与“石”俱进 继往开来:对话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郑继
作者: 裴海燕   来源: 宝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建省   动感性   福州人   大师   创作   作品   工艺美术   寿山石雕   女性人物   技术学校  
描述: 福建省玉雕大师郑继,号悟空,福建福州人,毕业于福州省工艺美术技术学校。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王铨(亻弟),其作品多以女性人物为主,玉石之美与美女胴体相融合,所创作的美女曲线优美、妩媚妖娆、生动感性,颇具特色。郑大师领风气之先,将现代元素及时代特点融入副寿山石创作之中,突破了寿山石雕题材较为单一的窠臼,为寿山石雕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福建省玉雕大师郑继,号悟空,福建福州人,毕业于福州省工艺美术技术学校。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王铨佛。其作品多以女性人物为主,玉石之美与美女胴体相融合,所创作的美女曲线优
尹雪艳重回上海滩
作者: 何华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上海话   现实性   白先勇   话剧   上海文化   尹雪艳   小说   女性人物   海滩  
描述: 只有上海的文化和精致才能孕育出尹雪艳这样的人物,尹雪艳说上海话就对了!今年5月,上海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就是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在文化广场连演9场,风靡上海滩。白先勇笔下的女性人物,我最喜欢钱夫人,最同情玉卿嫂,最惋惜李彤,这些女人尽管稀有,但仍具有相当的"现实性"。唯有尹雪艳,最是可望而不可即,是一个神话,一则寓言。按照小说里吴家阿婆的解释:"那个尹雪艳呀,你以为她是个什么好东西?她没有两下,就能拢得住这些人?连你们徐先生那么个正人君子她都有本事抓得牢。这种事情历史上是有的:褒姒、妲己、飞燕、太真—这起
从《玻璃动物园》中的两位女性看剧中的父亲角色
作者: 胥丽华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留声机   角色   父亲   玻璃   田纳西·威廉斯   动物园   离家出走   作品   阿曼   女性人物  
描述: 一、引言田纳西·威廉斯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戏剧家之一,在其创作生涯中,《玻璃动物园》作为其第一部作品使其一夜成名;1947年的《欲望号街车》和1955年的《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又两次使其获得普利策奖。这样一位伟大的剧作家的作品自然而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清润淡雅 东方意韵——我的笔墨情结
作者: 朱彦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结   东方   造型基础   美术学院   淡雅   意韵   笔墨   女性人物  
描述: 我自幼与美术结缘,因为父亲每天不离笔墨,又住在美术学院,在艺术的氛围里成长。小学时,喜欢临摹喜儿、李铁梅之类的女性人物,后来就与美院的同伴们在美术培训班学习素描、色彩、速写等造型基础。
< 1 2 3 ... 38 39 40 ... 54 55 5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