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人物】搜索到相关结果 560 条
-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张文静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审美
梅里美
女性人物
-
描述: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知己一个也难求
-
作者:
沈恒娟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己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女性人物
-
描述:
孤独感的表达一直被认为是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中的重要思想主题。本文主要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探求文中的孤独主题。通过对文中四位女性人物(曹青娥、吴香香、章楚红、庞丽娜)的命运分析,笔者认为就孤独感而言,女性人物承担的精神负累,比男性更多更重;她们对精神知己的探求,也显得更加迫切。
-
登高怅望河山依旧
-
作者:
王道
来源:
现代苏州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登高
吴王夫差
张家港
女性人物
-
描述:
国庆长假期间,去了趟张家港的鹿苑,一个美丽的地名,源于吴王夫差还是阖闾养鹿的地方。去寻找一个不太知名的女性人物--钱用和。
-
《镜花缘》中的体育活动语言描写研究
-
作者:
康冬宁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花缘》
人物活动
女性人物
-
描述:
创作于嘉庆年间的长篇小说《镜花缘》是李汝珍的代表作,整部小说描写了百位才女的生活百态,可以说《镜花缘》开创了清代小说女性文学的创作思路。小说中通过对百名文武双全的女性细致入微的刻画,说明了各式体育游戏是她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赞叹了主人公的才艺高超与巾帼不让须眉的胆识。
-
革命家庭研究: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方式——“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
作者:
纪亚光
杨晓成
来源:
党的文献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家庭
李富春
蔡和森
女性人物
-
描述:
《党的文献》杂志社与南开大学和富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学术研讨会”近期在南开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从革命家庭的视角出发,对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蔡畅、葛健豪等革命先哲的研究更加深化,视野更加开阔,内容更加具体,深化和拓展了中共党史人物研究.这表明,革命家庭研究无论在时间维度上还是在空间维度上,都是深化中共党史和党史人物研究的丰富资源,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
-
对《大卫·科波菲尔》中女性的九型人格分析
-
作者:
康雅馨
曹楚晨
刘景程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
女性人物
-
描述:
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以揭露和批判等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其半自传体式的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堪称文学巨著,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其中不乏各式各样的女性人物,她们各个形象独特鲜明,但又有相似之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
赖特在女性人物塑造上的三大败笔
-
作者:
庞好农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
他者
失真描写
女性人物
-
描述:
理查德.赖特在文学作品里把女性人物描写成缺乏个性和主见、生活堕落、愚不可及的"他者",把男性人物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挫折都归咎于女性,渲染女性是祸水的男性偏见,严重扭曲和丑化了女性人物的真实意象。赖特的写作方法沿袭了"妇女是为男人而造"的父权制观点,对女性人物的失真描写显示出男性作家在塑造女性人物时的局限性和败笔。
-
从零余女巫到女性觉醒
-
作者:
张明花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
女性人物
第二性
-
描述:
美国女剧作家丽莲·海尔曼在《丛林深处》和《小狐狸》中讲述了哈伯德一家三代女性人物在父权家庭中的生活境况、地位、对父权的不同态度以及女性觉醒。拉维尼亚生活在父权的沉重桎梏中,自我被父权社会无情剥夺,被压制为“第二性”。丽嘉娜模仿父权的技俩复仇,被评论为女巫。本文通过描述哈伯德家三代女性的发展与觉醒,尤其是亚历山德拉觉醒,挣脱了父权的阴影这一过程来说明女性也要与男性一样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业中享有同等的权利、地位和义务。
-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中女性人物的比较:从社会性差别角度出发
-
作者:
朱琴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社会性差别
《源氏物语》
女性人物
-
描述:
本文作者从社会性差别角度,即"gender"角度出发,通过比较的方法,重新比较、解读了中日两国的名著《红楼梦》和《源氏物语》。通过解读和比较,作者发现《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不仅仅是两部描写缠绵悱恻爱情的巨著,更是揭示女性悲惨命运根源的力作。通过比较作者得出结论,两本书中的女性在婚姻自主权有无、遭受男权压迫、正房妻子的地位悲哀等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这一结论说明,此种社会性差别的存在,即"gender"的存在,正是当时女性悲惨命运的根源。而在比较中,作者又发现一个有
-
亨利·詹姆斯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影视改编
-
作者:
周琳
来源: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影视改编
女性人物
-
描述:
近十几年来,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被频频搬上银幕。本文讨论影视作品对亨利.詹姆斯小说的改编。通过创新的改编,电影导演将小说文本中的不确定因素呈现在观众面前。文章追溯亨利.詹姆斯几部主要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的历史,并分析十九世纪与当今社会对女性气质解读的相似之处。
<
1
2
3
...
14
15
16
...
54
55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