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人物形象 】搜索到相关结果 151 条
简.奥斯汀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解读
作者:
张丽娟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父权制社会
爱玛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女性人物形象
简·奥斯汀
解读
女性主义批评
莎士比亚作品
描述:
一、引言简·奥斯汀(Jane Austin,1775—1817),是英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尽管历史的车轮已经滚动了两个世纪,但是简·奥斯丁的作品在读者中间依然颇受欢迎,堪与莎士比亚作品相提并论,著名文艺评论家艾德蒙·威尔逊曾经如是评价:"英国文学最近一又四分之一世纪的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趣味的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
英国小说《名利场》中的利蓓加女性人物形象探析
作者:
付宏章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形象
维多利亚时期
男权统治
女性人物形象
性格特征
英国小说
小说作品
梅克
《名利场》
萨克雷
描述: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一生著作颇丰,尤以小说作品《名利场》影响最为深远,亦因此被马克思赞誉为是与狄更斯等齐名的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结构多样却主题鲜明,往往能够从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入手,多角度、多方面刻画人物的主体形象和性格特征。本文对其代表作《名利场》中的典型女性反抗形
论李集彬乡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阙路娣
来源:
泉州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母亲形象
人性美
少女形象
女性人物形象
湘西世界
文化特征
现代都市文明
迟子建
艾芜
描述: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经过岁月的洗礼,历史的沉淀,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一个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地域文化圈。这些具有鲜明特征的区域文化在作家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沈从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湘西世界,那里的一山一水都在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流淌于他的字里行间,仿佛进入了一个原始而又充满人性美的人间伊甸园;迟子建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具有黑土地文化特征的北国乐园图,她手中持着的那盏温暖之灯引领我们在淳朴自然的北国世界中穿梭;艾芜的边地世界,仿佛有着铜墙铁壁,在阻隔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入侵,
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勃莱特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谢晓慧
来源:
剑南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迷惘的一代
罗梅罗
勃莱
父权社会
情爱故事
女性人物形象
婚姻关系
莱特
魔女
性压抑
描述:
勃莱特·阿施利是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她的评价不断变化,过去贝克、威尔逊等人认为她是"坏女人"、"魔女"。本文以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文本为中心,对勃莱特·阿施
论《玫瑰门》中女性人物的悲剧人生
作者:
陈忠坤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卷首语
相互倾轧
人性自由
女性世界
女性人物形象
竹西
悲剧人生
人的悲剧
性别意识
铁凝
描述:
铁凝在卷首语中这样写道:"《玫瑰门》是迄今为止我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书中的主角都是女人,老女人或者小女人。因此,读者似乎有理由认定玫瑰门是女性之门。"①铁凝通过这扇门讲述了三代女人——外婆司漪纹、舅妈竹西和外孙女苏眉的生存轨迹,展示了女人与女人之间既相依为命又相互倾轧的人性悲剧。在这些女性组成的精神世界里,既有爱抚也又占有,既有温情也有妒恨,既有忍让也有叛逆,向读者敞开
菲利普·罗斯《我作为男人的一生》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作者:
牛力杨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者
美国犹太人
美国犹太文学
罗斯
女性人物形象
苏珊
男人
菲利普
美国女性
波尔
描述:
一、菲利普·罗斯与《我作为男人的一生》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于1933年出生在新泽西州纽瓦克的犹太聚居区,其祖父辈是自东欧移民到美国的第一代犹太人,而罗斯则是出生于美国且具有犹太血统的新一代美国犹太人。菲利普·罗斯是一位高产的作家,自1959年发表处女作《再见、哥伦布》(Goodbye,Columbus And Five Short Stories)开始,他几乎每两年都要推出新作,至今已经
在道德与情欲中挣扎:美剧《情妇》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周亚萍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角
期待视野
女性人物形象
情感困境
收视率
视觉体验
潜意识
都市女性
关注度
自我发现
描述:
美剧《情妇》(Mistresses)于2013年6月由美国ABC公司推出。作为一部新剧,它所引起的关注度和收视率在短时间内迅速飙升。单单是剧名就能引发观众的无限遐想。男人们对这个称谓有着一种潜意识的"期待视野",更多的是期待一种活色生香的视觉体验;而女人们或许对其背后所隐藏的故事更感兴趣。在优酷网的剧情介绍中对这部剧是这样描述的:该剧讲述了四个女人的秘密恋情及"自我发现之旅"。她们随时都要面对丑闻、绯闻、秘密、阴谋与背叛,在不体面的恋情中寻求刺激、找寻自我、隐藏秘密、经历背叛,最后从这种复杂的关系中解脱出
献给真爱的慰藉——电影《画皮》女性人物形象的情爱阐释
作者:
刘凤霞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胆创新
电影
原著
聊斋志异
新解读
女性人物形象
蒲松龄
影片
真爱
中国古典文学
描述:
近来,由陈嘉上执导的电影《画皮》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这部影片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大胆创新,对原著进行了现代意义的全新解读。蒲松龄的原著《画皮》,讲了书生路遇落难女子(实为画皮妖
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下)——评《爱》
作者:
吴玲
来源:
中国教育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
《爱》
人物关系
女性人物形象
中心概念
黑人女性
批评方法
莫里森
外国文学作品
描述:
托妮·莫里森著作的《爱》一书,从书名便一目了然,书的主题就是关于爱的。爱是混杂的,有不同分级、不同角度。亲情的、爱情的、自我的、变态的、柏拉图的、强硬的……故事的开头提到“无耻的女人们如何毁掉一个好男人”,向人们展示了一场活生生的、让人不忍直视的骚乱。莫里森小说的中心概念就是笔者要在此讨论的文学伦理问题。莫里森小说中复杂的女性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以及黑人女性异乎寻常的反抗方式,比较适宜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来解读。
《威尼斯商人》中女主人公鲍西娅性格的双重解读
作者:
王成霞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威尼斯商人》
女性思想
自我意识
资产阶级社会
女性人物形象
女权主义
巴萨尼
女性主义
鲍西娅
男权主义
描述:
在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相对成功地塑造出鲍西娅这一女性人物形象。这个被视为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人文主义理想化身的女性人物鲍西娅,是一位拥有自我意识的新女性。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看,鲍西娅具有觉醒的一面,但这是不完全的觉醒,可以说她具有双重的人物性格特点。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鲍西娅的双重人物性格特点,进而揭示出她所处的时代中的女性思想及其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