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主义用于电影文本解读的误区:以《从撒切尔夫人看女性社会角色的重新构筑》为例
作者: 欧阳静美   来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解读   女性主义  
描述: 从以要求"平等、人权"为主要目的的女性主义的第一次浪潮来袭,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的第三次浪潮,女性主义的研究范围和研究要素不断扩展着,女性主义的研究者不仅对现实现象、对象进行分析,也对
解读赛珍珠的作品《大地》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元素
作者: 马剑瑛   来源: 速读(上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地》   生态   女性主义   赛珍珠  
描述: 赛珍珠通过在其作品《大地》中成功塑造了阿兰这样一个农村妇女形象。对于当前研究生态女性主义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价值,尤其是在作品中对主人公阿兰等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刻画,更加鲜明的展示出这部作品以及赛珍珠的人
观看之道——桑塔格的女性主义图像观
作者: 王建成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文化   消费主义   图像   女性主义  
描述: 。桑塔格作为西方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高潮中成长起来的女性知识分子,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揭示了观看行为的不纯粹性———观看是被父系伦理道德构建和阐释的。因此,桑塔格提倡女性主义的观看之道,主张作家艺术家必须
浅析阿特伍德小说中边缘女性的觉醒与抗争
作者: 陈媛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边缘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一直以来都关注着边缘女性受害与幸存这一主题。该文运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结合阿特伍德的三部小说——《可以吃的女人》、《盲刺客》、《使女的故事》,通过深入边缘女性的内心世界,从女性的觉醒和抗争来阐释为存活而战的边缘女性形象,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小说。
十九世纪英美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作者: 赵星驰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美小说   19世纪   女性主义  
描述: 读者贡献了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将通过对《苔丝》、《红字》、《名立场》、《简爱》等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初探19世纪英美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
戴着镣铐跳舞的夏娃——解读贾平凹《废都》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傅湘莉   来源: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废都》   贾平凹   女性主义  
描述: 已被男权意识所异化,她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实质上只是一群生活在男权规范下的木偶,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来考察这部作品。解构小说中虚假的女性形象,观照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
论民国报刊广告中的男权意识:以《良友》画报为例
作者: 王婷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意识   女性主义   《良友》  
描述: 尽管相对于民国之前的中国社会而言,女性的自主权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报刊广告中有着不少的现代女性形象,但是整个社会中最认可的女人的职位是家庭妇女。广告对男女性形象表达方式不同,对男女性价值的认同不对等,都是男权意识在报刊广告中的体现。
半个世纪来国外斯坦贝克女性主义研究现状述评
作者: 徐向英   来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约翰·斯坦贝克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激发了学术界对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女性形象阐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由于关注文本的不同、关注方式的不同,不同的研究者对斯坦贝克笔下女性形象的解读存在一定的分歧,对
试论《简·爱》中的女性主义
作者: 陈晶   来源: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人物形象   叙事学视角   女性主义  
描述: 体系的女性主义代表性著作,在女性文学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特殊的文化意义。简·爱这一敢爱敢恨的勇敢而坚强的女性形象也被人们赋予了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成为了那个时代女权运动中新女性的代表性人物。
电影《安娜与国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评析
作者: 范雯   张静怡   田娜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安娜与国王》   女性主义  
描述: 电影《安娜与国王》是好莱坞据安娜·利奥诺温斯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拍摄的反映19世纪泰国(当时称作暹罗)宫廷的故事。电影讲述了英国安娜在暹罗宫廷为暹罗王蒙库的58个王子和公主担任老师期间发生的故事。文章以爱德华·赛义德的"他者"和钱德拉·塔尔佩德·莫汉蒂的"第三世界妇女形象"等后殖民概念为理论基础,从安娜与暹罗国男性的抗衡及安娜与暹罗国女性的形象塑造差异等方面,对该影片折射出的西方后殖民文化霸权进行剖析,得出东方暹罗国只是作为西方英国存在的一个"他者",东方男人暹罗王蒙库只是衬托西方白人女性安娜的一个"他者"的
< 1 2 3 ... 53 54 55 ... 187 188 18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