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女导演的欲望告白
作者: 黎诗韵   张薇   来源: 人物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导演   色情   欲望   女性角色   《人物》   女性形象  
描述: 艾瑞卡·拉斯特(Erika Lust)女士厌恶主流色情片由来已久。不光是女性形象一成不变,“金发、紧身洋装、鲜艳红唇、胸部丰满”,女性角色也一直是性致高昂的主妇、饥渴的保姆、兔女郎……女人被塑造成了实现男人欲望的物体。“大多数主流色情片被某种特定类型的、对性持有相同观点的男性所支配。”艾瑞卡对《人物》表示。
香港电影女导演创作评析
作者: 顾春芳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导演   文化乡愁   人文关怀   家国命运   香港电影   平民视角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以香港电影先后出现的约二十余位女导演的电影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不同时代背景和历史语境下香港女导演电影中呈现的家国情怀、文化乡愁和女性形象,并从女性电影的角度对香港女导演的群体创作进行了美学层面上的分析和归纳。
以影像“立言”:论台湾女导演黄玉珊
作者: 孙慰川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导演   影像   男女平权   “立言”   台湾历史   女性书写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黄玉珊用影像建构着她的历史,即女性书写的历史,使台湾历史呈现出更丰富的面相,但在国族认同问题上则流露出游移甚至自相矛盾的态度。她的作品还塑造了一系列追求人格独立和男女平权的女性形象,探讨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处境,表达了女性对其身体主权的全新思考,反映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同时,她又以先驱的姿态投身于多元化的文化实践,以自己的行为显示了当代女性在社会生活和艺术传播中的创造性、影响力和主体地位。
女性意识的嬗变——新时期女性电影创作管窥
作者: 郭培筠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导演   女性导演   新时期   女性意识   主流意识形态   女性命运   影片   当代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意识的嬗变─—新时期女性电影创作管窥郭培筠毫无疑问,我国新时期以来所涌现出的令人瞩目的女性导演阵容,不仅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也成为世界影坛的一大奇观。全国八大影厂现拥有女导演50余人,其中数十人已具有不同程度的世界知名度,如黄蜀芹、张暖忻、...
当代美国女性电影一瞥
作者: 万勤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生活   女导演   当代美国   女权主义思想   女性角色   女权主义者   好莱坞   影片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大抵占了全球总人口的一半,但女性电影在当代美国电影中却远远占不了一半。不过这也不值得义愤填膺,因为这与其说是男性“歧视”使然,毋宁说是商业运作的结果.当今好莱坞,动作片大行其道,幻想片也很走俏,其他类型的影片鲜有实座者,即使有,也只是偶尔爆个冷门而已。在商业利益至上的好莱坞,少拍或不拍不被看好的女性电影,乃是天经地义的事。 不过这也要看你是如何理解“女性电影”这一术语的。“女性电影”是最易引起歧义的电影术语之一。按
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
作者: 戴锦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电影、电视艺术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导演   叙事模式   男权文化   当代中国妇女   中国大陆   当代中国电影   主流电影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描述: 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戴锦华.引言当代(1949年──)中国女性所遭遇的文化困境似乎是一种逻辑的谬误,一个颇为荒诞的怪圈与悖论。一个在五四文化革命之后艰难地浮出历史地表的性别,却在她们终于和男人共同拥有了辽阔的天空和伸延的地...
在历史中推进——建国50周年女性导演的电影艺术创作追求
作者: 冯岭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导演   女性导演   建国50周年   电影艺术创作   女性意识   影片   女性形象   女大学生   传统文化   精神体验  
描述: 回首相望,新中国已走过了50年光辉而艰辛的道路,新中国的电影艺术也历经了50年风风雨雨,在这个充满魅力和挑战的领域里,中国女性导演也风情尽展了50个春秋,她们精心磨砺,执着探索,创作出了大量内蕴丰厚、艺术创新的精品。在历史演进中,她们形成了前后相继,不同“代”的导演群,按约定俗成的说法,建国后至今已出现了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女性导演。我们就以此为线索,去探寻三代女导演各自不同的创作轨迹、价值取向和风格特点,揭示代与代之间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人文内涵和艺术精神。第三代:个人精神体验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同化第三代
想象力的性别:由“80年代以来中国女导演作品研讨会”想到的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导演   女性作者   80年代以来   强势集团   研讨会   象力   作品   性别差异   女性形象   上海国际电影节  
描述: 想象力的性别由“80年代以来中国女导演作品研讨会”想到的本刊记者80年代以来,中国女导演的作品一直受到文艺理论、评论界的关注。一方面,她们的作品,尤其是第四代女导演的作品,应和了呼唤创新的宏大历史叙事;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也开始为我们提供有关性别差异的...
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
作者: 戴锦华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导演   叙事模式   男权文化   当代中国妇女   中国大陆   当代中国电影   主流电影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描述: 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戴锦华.引言当代(1949年──)中国女性所遭遇的文化困境似乎是一种逻辑的谬误,一个颇为荒诞的怪圈与悖论。一个在五四文化革命之后艰难地浮出历史地表的性别,却在她们终于和男人共同拥有了辽阔的天空和伸延的地...
第65届奥斯卡奖的主题:女性与电影
作者: 严敏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导演   狂花   奥斯卡奖   女摄影师   女性角色   女权主义   女演员   性典   女战士   沉默的羔羊  
描述: 3月29日揭晓的第65届奥斯卡奖之主题。乃是“向女影人致敬”,肯定女影人对美国电影业的贡献。之所以确定这样一个主题,主要因为近一个世纪来,女编剧、女导演、女演员、女制片人等对美国电影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数百名奥斯卡奖得主中,女性就占了较大的比重。这意味着今年的奥斯卡奖将有更多的奖项授予女性影片,女编导拍的影片和女摄影师、女服装设计师、女化妆师等。作为其背景,则是近年来美国的女性电影有了很大的发展,银幕上出现了许多崭新的女性形象。自从进入90年代,好莱坞风靡一股“女性风潮”,女性角色改头换面与男性角色互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