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重构《圣经》中的女性形象:人类智慧的勇敢追求者——夏娃
作者: 陈玉伟   来源: 科教导刊(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话语理论   重塑   《圣经》   福柯   夏娃  
描述: 《圣经》作为父权制的文化产物,其中的女性一直被塑造为边缘化和被诅咒的形象,以此来维护男权的社会地位。本文试图借助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来分析处于边缘地位的夏娃的形象,来探析夏娃边缘话语的真正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重塑一个新型的夏娃形象——人类智慧的勇敢追求者。
夏娃到安娜——西方文学叛逆女性形象主体意识透析
作者: 韩霞   来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娜   美狄亚   叛逆女性   卡门   夏娃  
描述: 叛逆女性形象的塑造是西方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从夏娃到安娜,女性在争自我、求生存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着。她们的叛逆,分别代表了女性主体意识成长的四个阶段:自在、自知、自觉、自为;她们的挣扎,说明了女性价值实现的艰难和艰巨。
《圣经•旧约》中夏娃\大利拉及路德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石姝倩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经·旧约》   女性主义解读   路德   大利拉   夏娃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圣经·旧约》中的夏娃、大利拉和路德这三位女性的形象,这与传统的圣经人物形象解读极为不同。这种差异可以进一步揭示出父权制文化中隐藏的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
玛利亚/夏娃:故事的重写:格罗丽亚·内勒小说《贝利小餐馆》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林文静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利亚   刻板印象   《圣经》原型   女性自我价值   夏娃  
描述: 美国当代非裔女作家格罗丽亚.内勒在作品《贝利小餐馆》中通过改写"夏娃/玛利亚"原型以重新解读《圣经》里的女性形象;内勒重写故事的目的在于颠覆妓女/贞女二分法,从而向读者展示多维的黑人女性形象及其对自我价值的探寻。
《圣经·旧约》中夏娃、大利拉及路德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石姝倩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旧约》   女性主义解读   路德   《圣经·   大利拉   夏娃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圣经·旧约》中的夏娃、大利拉和路德这三位女性的形象,这与传统的圣经人物形象解读极为不同。这种差异可以进一步揭示出父权制文化中隐藏的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
《黄色糊墙纸》:夏娃的反叛
作者: 肖淑芬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第一次世界大战   糊墙纸   妇女作家   夫妻关系   妇女权利   黄色   妻子   女性   夏娃  
描述: 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是美国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著名妇女作家,一个激烈的女权主义者.她的一生,作品和著作很多,曾获得国际性的广泛的敬意和赏识.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人们不接受她加倍赞成的妇女权利和社会主义,所以,逐渐地被读者冷落了,“直到当代妇女运动激发出来的新的关注,把她从忘却中拯救出来”.
女性视角与夏娃形象的改写:读濮舜卿剧作《人间的乐园》
作者: 左怀建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慧   女性视角   形象   上帝   五四时期   女性写作   作品   女性文学   女性觉醒   夏娃  
描述: 五四时期著名女作家濮舜卿的剧作《人间的乐园》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佳构。最早收入作者1928年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同名剧作集(作为文学研究会通俗戏剧丛刊第七种),1935年收入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卷。《大系》该卷导言指出,这部作品和侯曜的《山河泪》均成为当时校园剧的代表。作品的魅力和艺术可阐释空间在于,虽写自五四时期,但并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