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声音】搜索到相关结果 32 条
-
发出女性的“声音”——论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叙事立场
-
作者:
陈静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叙事
《一间自己的屋子》
声音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个少有的自觉为女性而写作的作家。她将叙事革新和女性主义思想揉和在创作实践中,建构起突破性的女性主义叙事形态。其女性主义叙事立场即为发出“女性的声音”。为了发出这个声音,伍尔夫作了
-
从《箴言》中两类女性形象看其父权制社会的性别策略
-
作者:
席倩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箴言》
重复
聚焦
声音
-
描述:
通过分析<箴言>中所塑造的两类女性形象:贤妻形象和荡妇形象,以及塑造这两类女性形象所用的叙述策略则完全可以揭露这种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否认.
-
女性声音与男性眼光:关于《纯真年代》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
作者:
陈洁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眼光
声音
华顿
纯真年代
-
描述:
女性作家身份给创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华顿采用了以男性人物纽兰为中心的叙事格局,并以后者的眼光来刻画两位女性人物。同时,她又通过对(故事外)叙述者叙事声音与人物叙事眼光之间关系的巧妙调节,在文本中有力地渗透了她的创作意图,尤其是她所想表达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
论《华伦夫人的职业》中薇薇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宁乐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伦夫人的职业》
声音
叙事手段
女性形象
潜文本
-
描述:
批评界普遍认为,萧伯纳的剧作《华伦夫人的职业》中华伦夫人的女儿薇薇体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对自主独立的向往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诉求。事实上,只有通过剖析《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叙事手段,才会有助于读者加深对薇薇形象的认识。研究发现,薇薇形象的本质不过是男权话语体系下的一个理想男性的样板,而非新女性的代言人;隐入小说中的作者以男性为蓝本设计的薇薇形象,其潜文本仍然体现了男权话语对女性的控制。
-
灵魂之语——解读乔治·艾略特的《亚当·贝德》
-
作者:
张雪
来源: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魂
现实主义
道德
声音
乔治·艾略特
音乐
-
描述:
乔治·艾略特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在《亚当·贝德》中借助音乐艺术 ,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对比两个女性形象 ,使音乐这种客观载体披上了一层浓厚的道德外衣 ,展现了人物独特的个性魅力。
-
秘密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大众健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生
奥地利
声音
研究人员
实验结果
男性
-
描述:
听声音能辨别长相美丑 近日,奥地利研究人员表示,通过声音就可大致辨别一个人的长相。 研究发现,美丽的女性通过声音就能辨别。研究人员邀请了42名女性学生,对其进行拍照并记录她们的声音,随后将这些素材
-
世界法学家再聚首人类法治新声音
-
作者:
克楠
来源:
法律适用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63年
法学家
2005年
声音
法律维护
法治
人类
世界和平
非政府组织
-
描述:
世界法律大会实际是世界法学家协会的年度会议。该协会成立于1963年,最早的名字叫做"通过法律维护世界和平中心",后易名为世界法学家协会,属于非政府组织。协会办公地点目前设在美国的华盛顿。从1963年成立伊始,迄今为止,两年一次的年会共召开过21届,2005年是第22届。在该协会的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见到一个图标,是一个以蓝色地球为背景的女性形象,高高举过头顶的左手中拿着一架天平,同时以拉丁文写着: "经由法律而来的和平",这也是世界法
-
生活中的“百变金刚”
-
作者:
黄涵清
来源:
少儿科技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器人
身体动作
生活中
操控
声音
全身
日本
重症肌无力
女性形象
医生
-
描述:
机器人的诞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人们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中用到它们。患者机器人日本开发出了一种能边回答医生问题,边用身体动作向医生展示患处的患者机器人。
-
简·康平:影像书写的性别意识形态
-
作者:
杨弋枢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钢琴课》
影像
自我
声音
手势
说话
女人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
描述:
简·康平:影像书写的性别意识形态
-
W-inds.
-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学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记者
专访
贝尔
质问
声音
综艺节目
采访
三国志
漫画
女性形象
-
描述:
w-inds的新专辑终于上市了!等得人好辛苦!本刊记者匆匆赶来对他们进行了采访,“质问”他们:“为什么让大家等了这么久?”去购买他们的CD之前先来看看这篇专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