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国防电影】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超越民族主义的反战表述:费穆的两部寓言化抗战片
-
作者:
张颖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民族主义
费穆
国防电影
性别角色
-
描述:
本文讨论的是费穆的两部寓言化抗战片与“国防电影”历史话语的区别和联系。费穆在这两部影片中试图创造一种超越民族主义的反战表述。从叙事结构看,两部电影都在呼唤一种超越二元性别结构的英雄主义,与同时代其他抗战片相比,其叙事不再简单地重复“英雄—女性—恶棍”的情欲三角结构,而是变异或者戏仿这一结构。其中,女性形象不仅是被拯救的对象,而且是反抗的主体。这样一来,两部影片并非单一地回应着抗日的民族主义论述,而是展示了费穆对战争暴力的彻底否定。
-
左翼电影、国防电影与新中国电影的血缘渊源:以1937年新华影业公司出品的《青年进行曲》为例
-
作者:
袁庆丰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阶级
新中国电影
血缘
国防电影
左翼电影
新市民电影
-
描述:
新华影业公司出品于1937年的《青年进行曲》再次证明,作为国防电影升级换代的母本,左翼电影与1949年后新中国电影的思想品质和艺术表现形式,存在着诸多的内在逻辑关联,拥有相同基因谱系并且形成事实上的隔代遗传。在三者血缘相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阶级性不仅决定着新中国电影中人物的正反面形象,还使得"大脸"成为女性正面人物的主流脸型,"狐狸脸"则沦为有钱阶级-资产阶级女性人物的标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