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唐人】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唐代女性真的以肥为美吗?
-
作者:
高世瑜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唐代妇女
审美观
杨贵妃
女子
艺术品
女性形体
女性审美
女性形象
唐代社会
-
描述:
由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以"燕瘦环肥"之肥名传千古,而流传至今的唐代绘画、陶俑等艺术品中的女性形象又多是面如满月、肌肤丰盈,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个共识:唐代女性以肥为美。在笔者看来,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不能说全无道理,但也并不尽然(参
-
柘枝和冪离:以唐代理想女性形象为坐标的探讨
-
作者:
李志生
来源:
民族史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女性服装
社会性别意识
理想
审美意识
审美取向
舞蹈
唐前期
女性形象
唐代社会
-
描述:
女性社会性别意识是一个大而泛的话题,其中蕴涵着诸多可以探索的问题。在我们将视野由主流文献扩展至边缘史料(诗歌、笔记、小说、医书、考古资料等等),由主流领域(如政治、经济等)拓展至边缘领域(如舞蹈、服装等)时,女性性别意识便得以在更多的层面展现。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唐时理想女性形象为坐标,选取边缘领域中的舞蹈和服装,来考察其所展示的女性性别意识,及其与理想女性形象间的偏离与契合。
-
唐朝为啥以胖为美
-
作者:
王彬
来源:
政府法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唐代绘画
艺术作品
唐朝
自信
审美取向
陶俑
女性形象
雕塑
历史研究
-
描述:
根据历史研究,唐朝的确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人们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
唐朝为啥以胖为美
-
作者:
王彬
爱米丽
来源:
幸福(悦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唐代绘画
中国古代
艺术作品
唐朝
自信
审美取向
女性形象
血统
历史研究
-
描述:
根据历史研究,唐朝的确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人们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从史书中对武则天的描
-
丰肥唐朝人
-
作者:
王彬
来源:
健康必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唐代绘画
艺术作品
唐朝
自信
审美取向
陶俑
女性形象
雕塑
历史研究
-
描述:
根据历史研究,唐朝的确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
双性社会中的女性艺术——曼谷唐人女性艺术展
-
作者:
朱其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女性艺术家
策展人
艺术实践
艺术展
当代艺术
展览
社会文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女性形象
-
描述:
2006年12月16日至2007年1月17日,由策展人朱其策划的“双性社会中的女性”艺术展,在曼谷唐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参加此次联展的艺术家均为当代知名女性艺术家:喻红、陈庆庆、尹秀珍、肖鲁、蔡锦
-
唐朝为何以胖为美:体现力量型与开放兼容的文化
-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音乐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唐代绘画
唐朝
审美取向
审美趣味
雍容华贵
女性形象
开放兼容
力量
嫁接
-
描述:
最近热映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嫁接了唐朝的审美趣味,尽显盛唐的雍容华贵、昌盛旖旎。影片也着力刻画了当时女性的丰腴之美。唐朝为什么会形成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呢?
-
莲花冠子的绮靡
-
作者:
孟晖
来源:
缤纷家居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花瓣
时尚
道士
唐代
造型
宋代女性
女性形象
莲花
花冠
-
描述:
盛世让人感怀,而颓败绮靡的末世却让人迷恋,也许,人性就是这样矛盾吧。孟晖通过对莲花冠子的穿越时空的记述,为我们呈现了历史的时尚片断。
-
霓裳舞盛唐
-
作者:
李明
刘呆运
鲁闽
于湘怡
来源:
文明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袍服
唐人
大唐
中国历史
男子
唐代
武则天
胡服
女性形象
深衣
-
描述:
唐朝女性时髦开放,她们追逐时尚风格,一变再变,她们着男装、穿胡服,她们痴迷靓丽到连皇帝的旨意都可以置若罔闻。在盛唐,那个令人追慕的伟大时代,女人们究竟是怎样以她们热烈的性情,掀起一阵阵独特夺目的时装风潮呢?
-
古代仕女画概论
-
作者:
单国强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仇英
唐人
费丹
改琦
士女
画家
人物画
仕女形象
仕女画
贵族妇女
-
描述:
仕女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属于人物画的范畴,但由于它以女性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并通过塑造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传达特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作品在题材内容、思想内涵、创作方法、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其肇始、成熟、演变、发展的历史轨迹也不全与人物画同步,因此,它已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一个独立画科。所形成的艺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对当代的国画、年画,以及牙雕、玉器、漆器、宫灯、花丝镶嵌等工艺品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此,研究仕女画当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必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