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描写女性人物的扬琴音乐作品之解读:以项祖华、芮伦宝作品为例
作者: 张馨   来源: 音乐创作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新性   扬琴作品   叙事   民族性   女性人物  
描述: 以女性人物形象为创作题材的扬琴作品在数量上虽不多,却充分体现了扬琴音乐的民族性和现代扬琴音乐创作的多元化发展。本文以项祖华和芮伦宝二位作曲家的作品为例,分类归纳,从一般性、特殊性及创新性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其民族性特征。
论辛西娅·欧芝克《大披肩》的女性大屠杀叙事
作者: 赵娜   来源: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   母亲视角   辛西娅·欧芝克   大屠杀   女性  
描述: 在大屠杀言说和不可言说的争论中,欧芝克创作了影响广泛的大屠杀作品《大披肩》,受到各类读者认可。运用叙事学方法和大屠杀相关研究成果探讨欧芝克的女性大屠杀叙事特征,分析欧芝克选取的历史原素材,阐释运用
“成吉思汗”题材电影中第一夫人孛儿帖形象探析
作者: 章赟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孛儿帖   《成吉思汗》   叙事   异化  
描述: ,而且性格表现和呈现方式各不相同。作者尝试通过对各版本孛儿帖形象的分析,探讨孛儿帖这个配角形象如何参与影片叙事,在此基础上分析同一人物形象为何有不同塑造的原因。
我们到达那里了吗?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交叉性未来(英文)
作者: 苏珊S·兰瑟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学   情节   交叉性   叙事   女性主义  
描述: 自走向女性主义叙事学(1986)一文发表以来,女性主义和叙事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女性主义解构了性别的基要性概念,而对于语境和认知的思考也使得叙事学更为复杂化。女性主义叙事学对其帮助营造的后经典环境
我们到达那里了吗?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交叉性未来
作者: 苏珊S.兰瑟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学   情节   交叉性   叙事   女性主义  
描述: 自"走向女性主义叙事学"(1986)一文发表以来,女性主义和叙事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女性主义解构了性别的基要性概念,而对于语境和认知的思考也使得叙事学更为复杂化。女性主义叙事学对其帮助营造的"后
孟姜女故事形塑的女性文化及其在歌仔册文本的呈现
作者: 洪淑苓   来源: 东海中文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孟姜女   女性研究   歌仔册   叙事   俗文学  
描述: 自顧頡剛起,孟姜女故事研究迄今已過八十年,無論是從故事源流發展、各種文類的異同,或與宗教民俗的關係等角度探討,都已經形成熱烈的討論,持久不衰。本文一方面著眼於流傳在台灣的孟姜女歌仔冊的內容,另方面也希望借用女性主義的一些觀點,重新解讀孟姜女故事,並藉此觀察歌仔冊文本對孟姜女故事的承襲與改創情形。除前言與結語外,正文將首先介紹兩大圖書館所藏的孟姜女歌仔冊,而後以「眼淚是女人的武器」、「女英雄歷險記」、「殉夫的宿命」等議題,探討孟姜女故事形塑的女性文化及其在歌仔冊文本的呈現情形。
女性意识的多维张扬: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书写策略
作者: 毛正天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爱   女权主义   叙事   20世纪女性文学   爱情  
描述: 20世纪女性文学对爱情有着唯美的永恒追求 ,催动着爱情“女神”的诞生 ,也在追求之中得不到理解而进入“私人化”空间进行性爱原欲的过度张扬 ,“女神”顿时回归为“女人”,而女权主义文学思潮始终伴随这一过程 ,使女神“再生”又“消失”。2 0世纪女性文学开拓了张扬女性意识的多个维度 ,却需新世纪的新的整合 ,实现女性书写性别意识张扬与女权主义的新超越 ,在多角度、多层面上进行文学的深度掘进 ,以朝向人的价值全面实现的方向 ,开辟一个更加深彻的“言说”空间
澳大利亚二战后女性生活写作特点探析
作者: 郑小燕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形象   主题   叙事   生活写作  
描述: 生活写作是一种突破传统文体界限的关于个人经历的写作方式或文体。二战后,社会的进步给予了澳女性作家前所未有的创作空间,她们渴望更自由、更真实地言说自我,生活写作逐渐成为澳女性文学的一大主流。研究二战后澳女性作家生活写作对研究澳女性文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徽商》:面对历史叙事
作者: 王达敏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徽商》   徽商   闪回   叙事   客观化叙述   现时叙述  
描述: 本文指出:《徽商》是第一部正面描写徽商的长篇小说,它通过对清末徽商潘浩璋一家三代人创立家业的兴衰史的描写,表现了徽商坚强的生存意志和强健的人格力量,以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徽文化精神。在此前提下,论文深入论述了《徽商》的题旨、潘浩璋形象和三个出色的女性形象、叙事艺术的三个特点。
从东北方言看赵本山小品叙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
作者: 阴艳   姜守斌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方言   角色塑造   赵本山   人物形象塑造   叙事   小品   现实可行性   女性形象  
描述: 从东北方言看赵本山小品叙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