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游刃于私人体验与公共领域的幽灵:重新解读陈染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中的女性观
作者: 景欣悦   来源: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私人体验   公共领域   私人生活  
描述: 本文以当代女性作家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为分析文本,从"公共视域"这一反传统的全新视角切入,重新解读陈染的女性观。本文旨在论证陈染的女性观是建立在"私人生活"与"公共领域"双重体验之上的社会性别意识,从而弥补此前对陈染的片面化解读所遗留的缺憾;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此前对陈染作品偏重"私人化"女性意识研究的深层原因,反思商业化、市场化背景下女性文学发展的困境与未来。
现代军旅小说性别视野下的女性观
作者: 陈兴强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体验   军旅作家   女性观   战争年代   公共领域   女性主体意识   军旅小说   女性形象   宏大叙事   女性军人  
描述: 。"[1]中国的军旅小说,在对战争进行叙写的过程中,属于女性自身的生命体验、性别特征、主体意识的却很少,在战火的硝烟中被
批评及对批评的反思--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作者: 孙中欣   来源: 社会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性别歧视   电视广告   性别文化   社会性别角色   公共领域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男性   性别研究  
描述: 今天人们的社会生活 ,似乎已经离不开大众传媒了。在一定程度上 ,我们可以说 :传媒即生活、生活即传媒。以社会学的学科视角介入妇女研究领域 ,将“社会性别”作为一个分析范畴来审视今天的大众传媒 ,便是这篇论文的缘起。一、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本文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学意义上对社会性别和大众传媒的相关理论理解 ,现实基础是当代中国本土的传媒与社会性别互动状况。研究方法主要对国内外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作文献分析 ,并结合笔者对大众传媒的大量现实观察和分析。“社会性别”概念从20世纪70年代创立到今天 ,已经日益成为女性
现代女性“才”“貌”之社会优势比较研究
作者: 徐敏   方瑾   来源: 社会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人领域   现代社会   女性特质   “才”   公共领域   男大学生   社会优势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优势比较  
描述: 在迄今为止的所有的男性主流社会中,女性一直是被观赏的对象。一个女人的外貌是否“美”,决定了这个女性的社会观 赏价值,而一个女人的社会观赏价值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一个女人如果拥有了美丽的外貌就会比其他女人更具社会优势。
“浮出历史地表”与“被看”
作者: 禹建湘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人领域   女权主义作品   “美女作家”   中国女性作家   “被看”   “个人化写作”   公共领域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当代女性写作  
描述: “浮出历史地表”与“被看”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妇女运动的双重影响
作者: 莘子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主要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   妇女参政   妇女运动   选举权   妇女就业   公共领域   双重影响   战争   西方妇女  
描述: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妇女运动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西方妇女受惠于战争带来的正面成果,妇女参政取得突破,西方主要国家先后通过法令使妇女获得平等的选举权;妇女就业的范畴和规模都超越战前水平,引起妇女的身份和地位发生很大变化。
非虚构女性写作:一种新的女性叙事范式的生成
作者: 张莉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虚构小说   个人经验   女工   文本   公共领域   集体经验   叙事范式   女性写作   女性书写   女性文学  
描述: 我觉得自己要从人群中把这些女工淘出来,把她们变成一个个具体的人,她们是一个个女儿、母亲、妻子……她们的柴米油盐、喜乐哀伤、悲欢离合……她们是独立的个体,她们有着一个个具体名字,来自哪里,做过些什么,从人群中找出她们或自己。——郑小琼《女工记》①或许,我所做的只是一个文学者的纪实,只是替"故乡",替"我故乡的亲人"立一个小传。……对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