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亦舒小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带刺的玫瑰
-
作者:
王婉娇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香港
亦舒小说
事业女性
现代
-
描述:
本文试从文化学方面研究探讨亦舒小说中的事业女性,以及亦舒塑造这一系列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
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武英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亦舒小说
探讨
香港社会
女性形象
-
描述:
从女性的婚恋观念、女性的坚强自立、女性的金钱观念及女性的内心寂寞四个方面 ,香港女作家亦舒在其言情小说中揭示了现代香港女性的精神心理特点 ,体现了作家对女性问题的独特思考
-
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论香港女作家亦舒小说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秋蕙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风貌
亦舒小说
传统美德
女性形象
-
描述:
亦舒小说既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她笔下的一系列女性身上。经济上的独立,使亦舒小说的女性形象具有自信、自尊、自立的现代风貌,然而传统的温柔多情,甘愿为爱情作牺牲的女性美德,仍是她们性格的主宰。在香港这个社会里,寻觅知音的理想难以实现,这一代不需再依赖男人的现代女性,仍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
-
光影叙事中异化的香港女性文学翘楚―符号学视角下亦舒电影与小说差异的解析
-
作者:
谌黔萍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亦舒小说
符号学
亦舒电影
差异
-
描述:
运用一般符号学和电影符号学理论解析亦舒电影与小说语言系统的差异,说明亦舒小说语言系统并不适合光影方式的转化。
-
光影叙事中异化的香港女性文学翘楚―符号学视角下亦舒电影与小说差异的解析
-
作者:
谌黔萍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亦舒小说
符号学
亦舒电影
差异
-
描述:
运用一般符号学和电影符号学理论解析亦舒电影与小说语言系统的差异,说明亦舒小说语言系统并不适合光影方式的转化。
-
香港女性作家亦舒深切的女性关怀
-
作者:
杨菲
来源:
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亦舒小说
现代叛逆
传统回归
女性形象
女性关怀
-
描述:
香港女性作家亦舒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这些既现代又传统的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了香港女性在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爱情的时候,无可奈何地陷于中国情感和传统与西方现代文明挑战的文化漩涡之中的人生图景,体现了亦舒对香港女性生活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
亦舒小说女性形象剖析
-
作者:
胡洁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时代背景
女作家
亦舒小说
通俗小说
爱情
作品
香港社会
女性形象
女性关怀
-
描述:
亦舒作为香港最多产的女作家,笔下塑造的形象可以说是数以千计。然其成功之处,则在于她深切的女性关怀和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亦舒的小说以通俗小说的离奇、浪漫、曲折的面目出现,尽管其作品众多、面目复杂,但她始终对大都市里的普通女性充满了无限的关爱与关注。亦舒可以说是一个
-
亦舒小说研究综述
-
作者:
李丽敏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研究者
女作家
大陆
亦舒小说
香港文坛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大部分研究者对香港女作家亦舒的评价大都将其和金庸、倪匡置于一处,将其言情小说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倪匡的科幻小说一起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亦舒小说出现在大陆,这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有一定关系,20世纪80年代亦舒小说作为港台言情小说中的重要部分来到大陆,但直到90年代后期
-
读亦舒,浅谈女性文学
-
作者:
王珑廷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值体系
文学作品
亦舒小说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女性主义意识
传统文学
-
描述:
以前,很少有以女性作为写作主体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通常把与世抗辩作为一种写作姿态,那种与世抗辩的姿态也改变了女性形象在传统文学中的缺席地位,而"女性主义文学"这一概念在我国评论界出现于80年代后半期,90年代大量使用.
-
读亦舒,浅谈女性文学
-
作者:
王珑廷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值体系
文学作品
亦舒小说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女性主义意识
传统文学
-
描述:
以前,很少有以女性作为写作主体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通常把与世抗辩作为一种写作姿态,那种与世抗辩的姿态也改变了女性形象在传统文学中的缺席地位,而"女性主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