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题】搜索到相关结果 80 条
-
清初遗民杂剧的主题建构与叙事策略
-
作者:
杜桂萍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主题
杂剧
遗民
-
描述:
在由明入清的杂剧作家中, 活跃着一个遗民创作群体。他们的杂剧创作表现出深切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或借助于历史时段的选择和对汉家皇帝的反思, 或借助于对现实政体的认知和女性形象的托举, 或借助于对遗民人格的肯定和人物形象的自喻性等, 力图通过叙事策略的运用达成关怀现实的主题,具有特殊的文学史意义。
-
《椭圆形画像》的叙事结构和主题
-
作者:
韩玲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椭圆形画像》
主题
爱伦·坡
结构
-
描述: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椭圆形画像》采用嵌入式的叙事结构,使作品新奇、扣人心弦。从女性形象来看,小说中的女主角是缺席的,没有话语权,女性始终处于他者或边缘的地位。作者通过一些哥特元素揭示了艺术和生命的二元对立。
-
试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电影
-
作者:
袁智忠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
主题
题材
嬗变
-
描述:
、有血有肉、叱咤风云的女性形象、英雄形象。在主题上总体倾向也表现出一种由冷到暖、由礼赞到反思的嬗变。本文正是从前述题材范围、人物塑造、主题嬗变三方面对当代少数民族电影作了初步探讨,勾勒出了当代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轨迹和基本轮廓。
-
“死亡”与“自我救赎”——余华小说主题价值解读
-
作者:
张富翠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
死亡
余华小说
自我救赎
-
描述:
目前针对余华的研究资料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以下几类:先锋小说的转型、女性形象的研究、小说的结构方式、暴力的研究等。本文所主要解决的就是弥补余华小说主题研究资料的虚无之处,让“死亡”与“自我救赎”这两个点
-
一个不该被忽视的人物——论《项链》中福雷思节夫人形象
-
作者:
孙亚军
蔡长青
来源:
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雷思节夫人
贪婪
主题
-
描述:
莫泊桑《项链》中的福雷思节夫人长时间为人们所忽视,本文拟从分析这一女性形象入手,从而进一步探讨《项链》的主题。
-
“死亡”与“自我救赎”:余华小说主题价值解读
-
作者:
张富翠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
死亡
余华小说
自我救赎
-
描述:
目前针对余华的研究资料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以下几类:先锋小说的转型、女性形象的研究、小说的结构方式、暴力的研究等。本文所主要解决的就是弥补余华小说主题研究资料的虚无之处,让"死亡"与
-
庄日荣纂《沧州志·列女》撰录主题的时代局限性:与西汉刘向《列女传》对比
-
作者:
郑斌
郑晓曦
来源: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沧州志》
时代局限性
列女
主题
-
描述:
西汉刘向编纂的《列女传》是我国第一部女性人物传记集。该书的撰录主题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类。后世正史自《晋书》以后均设列女内容,绝大部分地方志也效仿。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
-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与《干旱的九月》的互文性解读
-
作者:
李瑶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干旱的九月》互文性
主题
叙事技巧
-
描述:
本文围绕<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与<干旱的九月>中两住女性人物的悲剧人生,从文本的叙事技巧与主题两方面对两个文本进行互文性阐释,旨在通过对照两个文本,更加详细地理解两部作品之间的关联并揭示出作者的创作思想.
-
当女性文学遭遇当代都市文明:改革开放以来京津都市女性文学代表作品主题探析
-
作者:
刘丽梅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
主题
女性文学
-
描述:
染(生于20世纪60年代);生于北京、成名于河北的铁凝(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天津的王小柔(生于20世纪70年代),无疑是其中突出的代表,透过她们作品主题的变化脉络,可以体察当代都市女性的心灵随着都市文明演进而驿动的轨迹。
-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困境之一:女性主义小说在写作主题上存在的误区及意义
-
作者:
刘彦华
来源:
集宁师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小说
意义
主题
误区
-
描述: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主义小说在主题表达上常以类型化的方式出现:一是身体写作;二是对女性主体性历史的虚构;三是对神圣母亲形象的解构;四是对姐妹情谊的建构。对这些主题进行辨析,发现误区,阐明意义,有利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更长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