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价值的载体与欲望的对象:托尼·莫里森小说《爱》中的女性身体
作者: 翟文婧   来源: 国外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爱》   女性主体性   女性身体  
描述: 作为一个关注受压迫女性形象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新作《爱》中将注意力放在主体性建立的物质基础即人的肉体之上。在小说中,无论是反映男性期盼的母亲的身体,还是作为商品交换的处女的身体,或是处于男性凝视下的、被剥夺繁育能力的女性身体,都沦为反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载体和欲望的对象。在伊里加蕾理论的关注下,通过解读灵魂和肉体的分离,本文旨在揭示女性对自身身体控制的脆弱导致女性无法在沦为"他者"的身份中构建自身主体。
莫里森《爱》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 郭雯静   来源: 雪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女性意识   《爱》  
描述: 托尼·莫里森在其作品《爱》中描述了不同的黑人女性的命运及选择,构造了黑人女性形象,凸显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论托尼·莫里森《爱》中的历史反思与黑人女性主体意识
作者: 唐红梅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爱》   女性主体意识   叙述声音  
描述: 托尼.莫里森2003年发表的作品《爱》,对于我们认识其创作的近期发展,思考其创作的走向,都非常重要。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叙述时间、故事时间,我们可以看出莫里森对历史的反思指向了黑人内部。本文通过分析小说的叙述声音,指出多种声音之间的互相弥补、对应关系,正是作家身份认同策略的体现。由此,积极的黑人女性形象才得以建构,黑人女性主体意识才得以表达。
荒凉意境中的追寻者──由散文《爱》透视张爱玲创作的情感世界
作者: 张晓琴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爱》   荒凉意境   女性形象  
描述: 张爱玲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作家,历来的研究者往往被其富有魅力的小说世界所吸引。《爱》是张爱玲写于1944年的一篇散文,虽然它远非张爱玲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却对理解张爱玲创作的情感世界提供了重要线索。以《爱》为着眼点,结合张爱玲的经历分析这一篇“心灵独白”及相关艺术形象,可以解读张爱玲荒凉感产生的原因,以及她在人生荒凉感中的心灵追寻。
浅析托尼·莫里森小说《爱》中的姐妹情谊
作者: 马艳   来源: 文学教育(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爱》   姐妹情谊  
描述: 托尼·莫里森在2003年发表的第八部小说《爱》中延续了对黑人女性问姐妹情谊主题的探讨,讲述了克里斯廷与留心之间变幻莫测的姐妹之爱。两人年少时建立起的亲密同盟因以比尔.柯西为代表的父权的介入而分崩离析,随后她们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权利争斗,直到故事末尾留心意外坠楼。生离死别之际,她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终于重拾了失落多年的姐妹情谊。通过对故事中几位彼此爱恨交织的女性人物的刻画。莫里森进一步揭示了姐妹情谊在黑人女性重构自我和身份认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呼吁生活在以男性价值为中心的政治生态环境下的女性团结起来,
浅析托尼·莫里森小说《爱》中的姐妹情谊
作者: 马艳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   托尼﹒莫里森   姐妹情谊  
描述: 托尼﹒莫里森在2003年发表的第八部小说《爱》中延续了对黑人女性间姐妹情谊主题的探讨,讲述了克里斯廷与留心之间变幻莫测的姐妹之爱。两人年少时建立起的亲密同盟因以比尔﹒柯西为代表的父权的介入而分崩离析,随后她们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权利争斗,直到故事末尾留心意外坠楼。生离死别之际,她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终于重拾了失落多年的姐妹情谊。通过对故事中几位彼此爱恨交织的女性人物的刻画,莫里森进一步揭示了姐妹情谊在黑人女性重构自我和身份认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呼吁生活在以男性价值为中心的政治生态环境下的女性团结起来
解读莫里森《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德易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   L   莫里森   柯西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非洲裔女作家,她创作的《爱》是一部充满爱恨交织的复杂小说。首先分析了《爱》当中女性形象对于两极分化的突破,然后对L的形象所代表着一种真正的爱、L的形象代表着一种仁慈与关怀,以及L的形象代表着一种爱的救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中L这个女性的形象,最后剖析了《爱》当中的天使即梅的悲惨形象,重点分析其悲惨女性形象的层次性,以及这个悲剧女性形象背后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这些女性形象,从而对莫里森笔下女性形象的深邃性、多层次性有着更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下)——评《爱》
作者: 吴玲   来源: 中国教育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   《爱》   人物关系   女性人物形象   中心概念   黑人女性   批评方法   莫里森   外国文学作品  
描述: 托妮·莫里森著作的《爱》一书,从书名便一目了然,书的主题就是关于爱的。爱是混杂的,有不同分级、不同角度。亲情的、爱情的、自我的、变态的、柏拉图的、强硬的……故事的开头提到“无耻的女人们如何毁掉一个好男人”,向人们展示了一场活生生的、让人不忍直视的骚乱。莫里森小说的中心概念就是笔者要在此讨论的文学伦理问题。莫里森小说中复杂的女性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以及黑人女性异乎寻常的反抗方式,比较适宜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来解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