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高雪】搜索到相关结果 12 条
-
唐代敦煌壁画中女性形象的造型分析
-
作者:
高雪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分析
唐代
敦煌壁画
女性人物
-
描述:
女性人物是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重要表现对象,包含菩萨、飞天、乐舞伎等多种类型,而且都有着独特的造型设计。本文简要介绍了唐代敦煌壁画的发展,对上述三类女性人物形象在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的造型设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从而获得对唐代敦煌壁画更为深刻和本质的认识。
-
从传统文化看《京华烟云》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高雪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红楼梦
女性崇拜
木兰
道学思想
家庭环境
林语堂
儒家文化
女性形象
传统文化
-
描述:
《京华烟云》有"现代红楼梦"之称。书中人物近百,女性占了多半,构成了一个艳丽多彩的女儿国:冰雪聪明的木兰,端庄典雅的莫愁,娴雅淑静的曼娘,才华横溢的红玉……那是一个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年代,女儿们因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气质秉性各异,走着不同的人生道路,演绎着不同的人生命运。一《瞬息京华》中的女儿们,大都受到儒道传统文化的影响。木兰是姚思安最喜爱的孩子,受其父道学思想的影响,她成长为一位清雅超逸的道家女儿。
-
解读西方男权主义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军
高雪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女主人公
美国作家
妇女形象
女性主义批评
解读
西方
女性形象
视角
男权主义
-
描述:
一、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及其溯源在西方传统文学创作中,多数女性形象是由男作家塑造和表现的,女性在作品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男性作家赋予的,女性成为被描述的对象、审美的客体或男性某种情感的载体。女性形象在男性笔下形成了两个极端:要么是复杂、丑陋、刁钻、
-
美国当代批评理论与少数族裔女性文学
-
作者:
高雪
来源: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当代批评流派
少数族裔
女性文学
-
描述:
当今美国社会是一个倡导多元文化的社会.这样的多元文化氛围催生了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同时又使美国的文学批评呈现出"百花争鸣"的繁荣景象.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将文学理论应用于其创作实践中,书写着族裔女性的文化身份.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糅合了族裔女性意识和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体验,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承载着美国异域文化经验,成为美国文化与文学中一种独有的美学奇观.
-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个女性形象的比较
-
作者:
高雪芳
来源:
中文自修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牡丹亭
西厢记
红楼梦
崔莺莺
杜丽娘
爱情
女性形象
林黛玉
贾府
-
描述:
在中国文学史上,《西厢记》、《牡丹亭》和《红楼梦》是三部成就很高的作用,我们的文学大师在这三部作品中分别塑造出了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个各具奇姿异彩的典型形象。崔莺莺是相国的小姐,杜丽娘是太守的女儿,林黛玉是
-
凤凰涅檠——沈从文笔下湘西女人的逐爱过程
-
作者:
高雪莲
来源: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女性
“现代文明”
封建专制
逐爱过程
-
描述: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形象,阐释她们如何在封建专制统治和“现代文明”冲击的双重历史背景下,追求爱情,坚守爱情。[著者文摘]
-
凤凰涅槃——沈从文笔下湘西女人的逐爱过程
-
作者:
高雪莲
来源: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女性
“现代文明”
封建专制
逐爱过程
-
描述: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形象,阐释她们如何在封建专制统治和“现代文明”冲击的双重历史背景下,追求爱情,坚守爱情。
-
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的美国当代华裔女性文学研究
-
作者:
潘晓静
高雪
来源:
新科教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华裔女性文学
研究现状
-
描述:
20世纪下半叶,强调文化差异的多元文化主义成为美国社会的主要思潮,并为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美国华裔女性作家运用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批评理论,通过女性敏锐的洞察力和特有的叙述手段,表达了华裔女性反抗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的决心以及她们对于美国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
-
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研究
-
作者:
潘晓静
高雪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与进程
现状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
-
描述:
在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经历了引进和本土化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同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相结合的过程,现在正向另一阶段——构建系统化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迈进。然而在这一纵深化发展阶段,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需要注入新的理论以走出僵局。
-
性别叙事与林黛玉、简·爱形象之比较
-
作者:
潘桂林
高雪晓
来源:
云梦学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性别想象
表达
描述
-
描述:
艺术形象的审美效果与创作主体的视角切入、性别想象密切相关。外在于女性主体的审视者与内在于女性主体的体验者,都以自身的文化心理虚构女性形象,他们的描述和表达赋予形象的性格内涵和角色命运以强烈反差。林黛玉和简·爱在性别叙事的作用下,走向女性从男权社会出走的两极:皈依男性中心毁灭自我的现实和颠覆男性中心确立女性权威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