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元杂剧婚恋关系中女性形象的复杂性及其成因
作者: 刘代霞   来源: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杂剧   复杂性   爱情   婚姻   女性形象  
描述: 元杂剧婚姻恋爱关系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既自由主动又忠贞专一,既富有斗争精神又具有妥协性,既富有理想色彩又具有现实性。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原因,在于元代女性生存环境的恶劣和元代社会意识形态中性别观念的多元化以及元杂剧作家思想观念的复杂化。
论阎连科“耙耧小说”中的河洛女性形象
作者: 赵海霞   邵延洁   来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阎连科   河洛理学   贤妻良母   女性形象  
描述: 阎连科在对河洛故土耙耧山乡的守望与书写中,塑造了“贤妻”“良母”式的女性形象,既寄寓着作家的女性崇拜心理,又有着鲜明的河洛理学文化意蕴。耙耧女性退守于婚姻家庭,在爱的舞台上独自悲壮地表演,传达出的是浓厚的传统伦理色彩。
性别视阈下的历史叙事——九十年代女性作家历史题材创作论
作者: 王丽霞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点   还原   性别经验   生存历史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以女性眼光观照历史,书写为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女性生存历史,重新塑造被男性历史话语贬抑的古代女性形象。在她们笔下,历史呈现出别样的内涵。但是,视野的偏狭和感知的局限也给她们的写作带来了缺憾。
庸常生活中的诗性探寻——陈家和剧作论
作者: 王露霞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意识形态   结构模式   戏剧叙事   女性形象   “人”   剧作家   《阿Q正传》   当代知识分子   情节模式  
描述: 在庸常的生活中,揭示出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精神磨难、命运遭际、心理愿望、情感寄托、价值取向,从而探寻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语境中,人、人性以及人生存的具体情状是剧作家陈家和多年来的艺术追求。无论是书写历史故事还是审视当代生活,他都能以普通人具体的日常生活为切人点,展示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同时,剧作家很娴熟地运用反讽、戏谑、时空切换以及冀东方言等多种艺术手法,驾轻就熟地构建他心中的艺术世界。本文拟以宏观描述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式,对陈家和的剧作做一整体梳理与分析,旨在标识出陈家和剧作的独特价值以及艺术缺失,并企图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三位女性的命运
作者: 李早霞   来源: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麦琪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命运   大妈妈  
描述: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是田纳西•威廉姆斯除《欲望号街车》以外的又一力作。1955年演出后,曾经轰动一时。剧中三位女性人物,大妈妈(Big Mamma),麦琪(Maggie)以及梅(Mae)各具特点。她们的人生信条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她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
王居正《纺车图》的人文精神和现实批判精神
作者: 张彩霞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居正   批判现实主义   《纺车图》   人文主义  
描述: 王居正的《纺车图》,以批判现实主义的态度,从题材内容的选择、女性人物形象的大胆描绘、严谨而充满激情的画风以及承前启后的构图形式等方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通过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分析,中西艺术形式的对比,揭示其社会价值及历史价值,进一步认识作者不朽的人文主义精神与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
毛泽东与中国延安女子大学
作者: 刘霞   来源: 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地位   妇女运动   毛泽东   中国延安女子大学   妇女干部  
描述: 1939年7月20日,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在毛泽东的倡导下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专门培养妇女干部的女子大学,这一举措体现了毛泽东“没有一批能干而专职的妇女工作干部,要开展妇女运动是不可能的”妇女解放思想,也是党培养干部的一个创举,对当今妇女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从认知平衡理论略观中国女性文学
作者: 董虹霞   来源: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系   透视   认知平衡   社会心理   女性文学  
描述: 社会心理本身与文学活动本身都是多面而复杂的,二者之间的关系丰富而微妙。运用认知平衡理论透视中国女性文学,探讨认知平衡理论与文学活动中的女性文学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女性文学的深入研究。
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视女性形象
作者: 金霞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女性意识   霸权   女性形象   电视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图像转向”,视觉文化动摇了语言的霸权地位,世界被把握为图像,进入读图时代。当代文化正逐渐成为视觉文化,视觉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影像成为消费社会影响和主宰大众的主要手段,视觉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传媒也表现出视觉化的倾向,视觉化倾向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 电视的视觉性直观性决定了它是最为视觉化的媒体,收看电视是一种低参与行为,观看电视时读图的愉悦感使电视成为最有亲和力的媒体。在所有媒体中,电视能最有效地表现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电视产生了视觉霸权。电视霸权在影响大众和控制大众意识
论肖邦作品中女性形象婚姻观的嬗变
作者: 鹿清霞   来源: 聊城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嬗变   女性形象   婚姻观  
描述: 十九世纪末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0-1904)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弥漫在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与其他主要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琐事的前辈作家和同时代作家不同,肖邦更注重探讨觉醒女性的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肖邦塑造了众多不同地区、不同阶级、不同肤色以及不同年龄?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