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概念浅谈
作者:
姜雪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空间概念
当代女性
描述: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概念包含了空间概念各方面的诉求,由于每一个人对当代女性文学的空间认知不同,其批判语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文章主要对当代女性文学进行的空间概念分析探讨。
安妮塔·布鲁克纳《湖滨旅社》中的物化女性
作者:
蒋雪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妮塔·布鲁克纳
物化女性
消费社会
《湖滨旅社》
描述:
安妮塔·布鲁克纳(Anita Brookner,1928-)是当代英国文坛最活跃的女性作家之一,迄今已发表近三十部小说。她的作品充分展现和表达了对当代社会女性处境和命运的关切。1984年布克奖获奖小说《湖滨旅社》(Hotel du Lac)讲述了前往湖滨旅社度假的女性人物的人生经历与抉择,通过不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碰撞,揭示了女性在当今社会的生存困境与迷失。本文以消费文化视角为切入点,结合让·鲍德里亚早期消费理论深入探寻《湖滨旅社》中英国消费社会中的物化女性形象,分析消费社会中女性消费的困境和误区,提出解决
也谈《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雪莹
来源:
商业故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之困
女性意识
新知识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小说《围城》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奠定了钱钟书在现代文学上的地位。它以方鸿渐的三次旅行结构情节,围绕着上海和三闾大学两个地方展现了其留学、恋爱、求职、婚姻等人生过程。钱钟书其高超的艺术技巧,辛辣的笔法,丰富的比喻,幽默的语言风格为我们刻画了方鸿渐的"围城"人生。在方鸿渐的人生历程中,女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形象。这些女性共同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中国,她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自己的独立思想和品格特性,她们追求恋爱、婚姻的自由,她们是新时代的知识女性。但她们同时受到几千年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将婚姻视
试谈《骆驼祥子》中两大女性形象
作者:
李雪睿
来源:
南北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车主
骆驼
洋车
命运
抗争
描述:
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一部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构思巧妙的杰作。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骆驼祥子形象,同时还塑造了与祥子命运交织纠葛在一起的两个女性形象———虎妞,小福子。出身、经历不同的两位女性,两种女人,同样命运,发人深省。
从《人生的枷锁》中的女性形象看毛姆的性向问题
作者:
李雪林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向
人生的枷锁
毛姆
描述:
威廉·萨姆赛特·毛姆(1874~1965)是19世纪到20世纪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冷静的叙事风格和传奇的生活经历都让他备受关注。小说《人生的枷锁》是其代表作之一,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主人公菲利普与作者本人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尝试通过小说中的三个女性形象,来探究毛姆的性向问题。
论陈染小说创作中“女性意识”
作者:
张雪
宋凤娟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
女性意识
躯体写作
陈染
女性形象
描述:
陈染作为纯文学和先锋小说中女性作家的代表,其作品中蕴含有浓厚的女性意识。她吸收了先前文学作品中女性叙述的特色,并通过展现强烈的女性意识,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特立独行的女性作家。陈染用凝练饱满的文字把女性丰硕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她无疑是让女性意识新生的优秀代表。她始终坚持从女性自身角度出发,用女性视角去感受社会,传达女性对生命的体悟并直抵其内心深处,使早期隐晦的女性意识开始逐渐变得清晰,并最终展现在大众面前。
良媒去不远,此恨今告谁?
作者:
韩雪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诗经》与古希腊神话在中西文学史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同时期两种不同文化的代表,对中西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内容上,《诗经》和古希腊神话都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而“弃妇”作为女性中的特殊群体,自古至今,都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从众多的女性形象中选取“弃妇”这一类型,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两部作品中的弃妇的形象差异,分析差异中体现出来的共性。
当代女性文学研究关键词及其反思
作者:
谢雪梅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文学
古代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
性别意识
女性文学
现代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危机意识,研究者立足方法论的反思,重新定位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本文将方法论的反思切进关键词层面的反思,包含三组关键词的梳理:“女性意识”与“性别意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女性文学”与“男性文学”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古代女性文学”与“现代女性文学”之间的隔离与传承,表征在跨文化视野之下的本土化思考,意图融合本土的文学与文化传统,突破封闭性的理论内涵,摆脱“再度边缘化”的学科危机。
伍尔夫“双性同体”视域下的玛格丽特
作者:
杨雪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
双性同体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弗吉尼亚·伍尔夫
和谐
描述: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与同时代作家狄更斯、萨克雷、乔治·艾略特等一同被马克思称为“现代一派杰出小说家”。作品题材多样,以其工业题材小说最为有名。本文以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为指导分析了盖斯凯尔夫人的工业题材力作《南方与北方》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双性特征。这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家庭天使”的女性形象:他们既具备女性的温柔特质,又表现出坚强理性的特征,这体现了盖斯凯尔夫人对男权社会中“双性同体”新女性的期待,她的双性观点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双性同体”观有异曲同工之
清末民初女子国文教科书中的异国女性形象
作者:
李雪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清末民初女子国文教科书中的异国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