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当代社会妇女的现实处境
-
作者:
沈雪明
来源: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问题
当代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拟从社会学角度、通过对当代“女性文学”的创作和出版传播情况进行深入具体的考察,探讨当代中国妇女生存的现实处境。
-
超越生死的永恒境界——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
-
作者:
万雪梅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超越
觉醒
凯特·肖邦
-
描述:
一般说来,凯特·肖邦的《觉醒》是一部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笔者认为《觉醒》还是一部哲学与美学意义上的成功小说。书中,爱德娜的性与爱的分离、最后裸身投进大海与庄子的“心与形的分裂”、海德格尔的“先行到死中去”,以及老庄、梭罗的自然观等东西方的哲思相互交融,诗意解构了生死二元对立,将人带进了永恒的一元世界。
-
解构劳伦斯式的男人和女人
-
作者:
李雪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男权
女权
劳伦斯
短篇小说
-
描述:
作为19世纪才华横溢而最赋争议的英国作家戴卫·赫伯·劳伦斯,曾留给世人的印象主要是作品中对性爱的真实描写与大胆颂扬。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劳伦斯作品的真正内涵也被人们逐渐挖掘出来,事实上,他是一位敢于面对人生和探索人生的性情中人。同时,劳伦斯的作品也不再从简单意义上被看作色情小说,而是一部部饱含人生哲理寻找光明与真谛之书。作品的整个背景是以劳伦斯当时所处的时代——即与18世纪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以及作者自身成长环境有关。劳伦斯通过挖掘人的本性,即追寻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和肉体与灵魂之间的平衡
-
女权主义法学及其评析
-
作者:
段雪梅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性骚扰
社会公正
马克思女权主义
婚内强奸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激进女权主义
文化女权主义
家庭暴力
-
描述:
女权主义法学是女权主义法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女权主义运动及理论在法学领域的表现。世界妇女运动历经三次高潮,为女权主义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各派女权主义理论也对女权主义法学影响深远。
第一阶段的女权主义法学的斗争主要是在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指引下立足于男女相同的角度来争取女性的政治、经济、教育等的外在权利。在第二阶段的女权主义法学的斗争中,激进主义女权主义崭露头角,主张男女之间的差异并对女性在家庭中的人身权利、性权利再到工作中的平等就业权、性骚扰等方面,并就现有法律中的对女性
-
暗香疏影无穷意
-
作者:
韩雪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叙事
性别视角
杨绛
两性和谐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杨绛是一个作品数量不多,但确有其特殊价值的作家。
以往研究者多以社会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其作品作思想层面探讨与分析,关注其叙述上的智性表达。笔者认为站在人生边上智性地审视着人生的杨绛,其作品中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女性叙事特征。
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对爱情的理性审视,女性对在家庭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以及作者对男性的真实的书写,都表现出了一种女性立场。同时作者也探讨了两性间矛盾化解,两性和谐的重大问题。在与钱钟书创作视角的对比中,我们更能看到作者强烈的女性意识。
-
三岛由纪夫小说中的性别场
-
作者:
孙雪梅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本当代文学
性别场
三岛由纪夫
比较研究
-
描述:
三岛由纪夫(Mishima Yukio, 1925―1970)用一种特立独行的美学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文学世界,并且用他诡谲怪异的生和惊世骇俗的死震撼了世界。人们似乎很难理解他那种沾染着血腥与野蛮的文学观念,更难理解他毅然切腹自杀的人生选择。在三岛由纪夫的身上有着太多神秘的值得探寻的东西,首先他是一个道地的日本人,其次他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个性和个性体验的日本人。因此,不论是他的文学创作还是他的人生,都一方面反映出日本传统的印记,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他自己的个性特征。 结合三岛由纪夫其作品与其人,我在性别场的总
-
生命意识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女性文学的发展
-
作者:
张雪花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The
Human
literature
other
consciousness
Life
Female
concern
-
描述:
女性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生命意识的关照,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把(女性)文学与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同于生命哲学范畴内的生命意识。它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基点和生长点,也是广西女性文学发展的内在核心力量。生命意识出自对女性乃至全人类的生命生存的关注和对人类终极意义的追问,因而具备哲学和诗学的内涵。 生命意识的概念内涵,主体意识、生育文化和情爱言说是出自女性的生命感受和文化历史范围内的体验的结合。在此基础上,以生命意识作为视角切入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女性文学的发展,探讨生命意识在各个时期不同文本中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