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病症与产生的原因
作者: 朱笑雪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病症与产生的原因
女性作家对以柏林为代表的美国主义的批判
作者: 郑竹雪   来源: 新西部(理论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主义   批判   魏玛共和国   女性文学   德国  
描述: 一战以后的德国魏玛共和国形成了以柏林为中心的美国主义思潮。本文阐述了美国主义在柏林的主要表现,重点从女性文学的角度分析了对美国主义的批判和德国对现代化文化的态度,认为这一批判有益于当时德国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文学的发展。
露丝·佩特的诗歌特点:以《军中竖琴演奏者》作简析欣赏
作者: 董春雪   来源: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20世纪的文学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景象,女性文学人物层出不穷。本文以20世纪的著名女诗人露丝佩特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平背景与创作介绍,从其诗作《军中竖琴演奏者》对其诗风作以简析欣赏,体味她的诗歌创作意境,挖掘女性诗人露丝佩特诗歌中的文学价值,进而更深地了解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分析视角和赏析风格。
唐代宫怨诗中女性意识的文化价值
作者: 吴雪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唐代   文化价值   宫怨诗  
描述: 伴随着唐代帝国文化的极度开放,封建礼教的适度松弛,唐代女性文学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众多宫怨主题的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出,唐代女性开始走出闺阁,向往自由,积极地走入社会,其女性意识的文化价值特性明显,意蕴丰厚,文章试图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考察分析:一是唐代宫怨诗中女性意识的文化考察;二是唐代宫怨诗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文化价值;三是唐代宫怨诗中女性客体意识的文化价值。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小雪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巴尔加斯·略萨   女性形象  
描述: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是当代文坛最具权威的拉美作家之一,他的创作以结构的新颖见长,被许多评论家称为结构主义大师,2010年瑞典皇家文学院颁发给他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综观他长篇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淡去“中心”男性人物形象后,作品中剥落出的女性形象也颇为丰富,极具表现力和张力。本文主要从女性视角的角度出发,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以及心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解读巴尔加斯·略萨小说中女性形象。通过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细致入微地分析,试图探讨巴尔加斯·略萨的女性观和
标准之外:弗朗索瓦·奥宗电影研究
作者: 李雪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法国电影   弗朗索瓦·奥宗   酷儿电影   女性形象  
描述: 弗朗索瓦·奥宗是法国新生代中最受瞩目的导演之一,同时他也是法国电影十分鲜明的个案,被人称为法国电影界的“异类”。从1998年首部长片《失魂家族》起,他的影片就大多描述边缘人物及边缘情感,对“道德标准”的逾越一直备受争议。而电影路上兼收并蓄的电影口味使他能集众家之所长为己所用,尤其是对电影大师影像风格与镜头语言的借用与拼接,在他的电影里时常出现。将“边缘”人物(同性恋、双性恋及女性等)及其情感置于观众所感知的“中心”,不仅体现在镜头语言,也体现在奥宗的电影制片选择上,他从早期短片时期与长片初期的个人化表达到
女性与自然
作者: 康雪曼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童   悲剧   自然   和谐   女性  
描述: 苏童是我国当代文坛上较有影响力的作家,虽为男性,但他擅于塑造不同身份、各种性格的女性,他用饱满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颂莲们”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因此,苏童在小说界享有“红粉杀手”的称号,而这也取决于苏童对女性的正确审视。在对女性生存之痛的关注点上,他消解了传统小说中女人和男人的对立冲突模式,选择了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对立冲突模式。他的小说对女性投入了更多的关怀,他用客观平实的笔调描写着女性在没有自我的男权社会苦苦挣扎的生存状态,从而展现着她们的生存困境。一方面,苏童对女性的不幸与坎坷的命运表现了最诚挚的同情与关怀,
啼血的歌唱:论《荆棘鸟》中的宿命论
作者: 王小雪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荆棘鸟》   抗争   宿命论  
描述: 荆棘鸟这本小说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Colleen McCullough)的代表作。该小说自1977年一经问世以来,就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在文学界,荆棘鸟被比作是澳大利亚的飘。作为一本惊世之作,该书以爱和命运为主题,通过对克里利家族三代女性的生活和情感经历的描写,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本论文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运用宿命论的相关理论,尝试揭示小说带有浓厚的宿命论的思想。一方面,本论文从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以及所运用的文学方法入手,进行深入分析,来揭示小说
突围与困厄—中国语境下的女性身体书写
作者: 何雪凝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体写作   身体   女性主义  
描述: 在历史上,身体从来就是备受人类关注的话题。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身体的价值也不断发生更迭变化。中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及消费文化的冲击下,“身体”俨然成为女性文学创作及批评的一个关键词,尤其是埃莱娜·西苏的“身体写作”策略为中国私人化、女性体验小说提供了合法依据,女性以自我的身体为武器,通过还原女性身体的真实感受向男权中心文化发起大胆的挑战。随着对“身体写作”概念的热捧,私人化的“身体写作”迅速扩散为欲望化的书写狂潮,甚至发展为“下半身”写作。但是,在“身体写作”的狂潮中,表面的热闹却掩
女性文学的二朵奇葩:《觉醒》与《黄色壁纸》中女性意识的对比分析
作者: 刘雪寅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觉醒   困境   女性形象  
描述: 《黄色壁纸》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的短篇杰作,它和女权先驱凯特·肖班的《觉醒》历来作为女性文学的经典著称于世。她们的作品都反映了19世纪末美国中上层社会女性在父权社会里男性对其禁锢和束缚下的自我觉醒和反抗。小说各塑造了二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从而在二类女性形象的对比中揭示女性面对实现自我价值和履行的家庭责任所觉醒后面临的困境。本文从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人物形象入手,阐述了小说所体现的不同的女性觉醒意识极其深远意义。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