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雪】搜索到相关结果 163 条
-
变革中的求索:对20世纪早期“妇女|女性文学史”书写的考察
-
作者:
肖雪丽娃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政治
知识生产
妇女/女性
文学史
-
描述:
本文以20世纪早期的“妇女|女性文学史”书写为中心,对其生成语境、问题意识以及写作范式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一学术变革时期的产物,在面对危机语境所提出的知识更新的要求时,究竟是如何具体予以回应的,而在其“知识”范畴内部又是如何通过对“妇女|女性文学”这一概念的建立,进一步展开有关“妇女|女性”以及“文学”的想象。 本文第一章将20世纪早期的“妇女|女性文学史”从创制到发展的过程置于晚清以降的时代变局中予以检视,重点辨析“妇女|女性问题”与“文学史”研究范式究竟是如何共同建立起“妇女|女性文学史”的基
-
“文”“学”会通:现代学者型女作家研究
-
作者:
夏一雪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会通
角色困境
学者型女作家
学者使命
-
描述:
本文以现代学者型女作家为研究课题,以20世纪前期陈衡哲、袁昌英、苏雪林、冯沅君、林徽因、沈祖棻、杨绛等现代学者型女作家群体为整体研究对象,重点观照陈衡哲、袁昌英、苏雪林和林徽因等女作家,通过对她们
-
美在爱和死:凯特·肖邦作品研究
-
作者:
万雪梅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
死
作品
凯特·肖邦
美
-
描述: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主要因其小说的女性主义题材而被女性主义者“重新发现”,她的《觉醒》(1899)被认为是一部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开山之作和经典,然而,她作品的意义远超乎此。细读她的全部文本,不难发现她是一流作家,她的一些作品是一流佳作,具有多方面解读的可能性,这也为越来越多的评论家所证实。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她作品的新意蕴进一步加以挖掘。凯特·肖邦作品给人以非常强烈的美感,这种美,集中体现在她作品中关于爱和死的描写方面。首先,凯特·肖邦本人就是一位爱和美的思想者,她具
-
元代汉族平民妇女家庭生活研究
-
作者:
位雪燕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生活
平民
妇女
元代
汉族
-
描述:
蒙古族统治下的元朝,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国际交往活跃、城市经济繁荣,生活在此背景下的汉族平民妇女,她们的生活呈现出与前朝不同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元代汉族平民妇女的家庭生活进行分析,以历史学的研究视角,结合文学作品,借鉴女性学和社会学的一些概念和方法,运用文史互证的方法,力图展现元代汉族平民妇女的家庭生活状况,以期对元代两性社会给予比较真实的再现和补充。全文分绪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言回顾了二十世纪以来元代妇女史研究状况,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对元代汉族平民妇女进行了概念定义,并介绍了元代汉族平民妇女生存
-
在线城市白领:网络空间的社会性别研究
-
作者:
曾雪凤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弥合
白领女性
性别数字鸿沟
-
描述:
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证明,它的出现有利于打破知识障碍、参与障碍和经济上的障碍等等,但是并非所有触网的人群都能打破这些障碍,因为不同人群的网络效应还受到不同的教育水平、职业特点、政策法律和社会舆论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女性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视角,对方兴未艾的白领网上行为进行了社会性别差异研究。本文首先阐明了该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其所借鉴的主要理论成果;其次从上网程度、上网内容和上网心态三个方面,探讨了白领网上行为的性别差异;然后通过对白领女性网上构建自我的实践——博客生活的呈现,分析博
-
暗香疏影无穷意
-
作者:
韩雪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叙事
性别视角
杨绛
两性和谐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杨绛是一个作品数量不多,但确有其特殊价值的作家。
以往研究者多以社会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其作品作思想层面探讨与分析,关注其叙述上的智性表达。笔者认为站在人生边上智性地审视着人生的杨绛,其作品中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女性叙事特征。
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对爱情的理性审视,女性对在家庭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以及作者对男性的真实的书写,都表现出了一种女性立场。同时作者也探讨了两性间矛盾化解,两性和谐的重大问题。在与钱钟书创作视角的对比中,我们更能看到作者强烈的女性意识。
-
明末清初女词人研究
-
作者:
赵雪沛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女词人
主题
艺术成就
-
描述:
本文所说的明末清初,是大致界定于明末五十年及清初五十年大约百年左右的女词人研究。明嘉靖后,女性文学开始出现繁兴的迹象,而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与明清鼎革带来的巨大冲击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词人的生活环境、创作内容与艺术风貌,使得她们在词的题材与风格上都较前代有了相当的突破。 论文采用上下编的体例。上编为综论,从整体的角度对明末清初女词人的文学活动与创作成就作大概的梳理分析。第一章论述明末清初女词人唱和交游之风的兴盛、其诗文中所反映的生活空间与文学追求的热情,从中可以见出当时才女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对传统闺范与生存
-
生死二元对立的超越——论凯特·肖邦的《觉醒》
-
作者:
万雪梅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死
超越
觉醒
凯特·肖邦
-
描述:
一般认为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的小说《觉醒》(1899)只是一部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然而,它的意义远非如此。小说除了表现出浓厚的当代女性主义色彩外,越来越多的评论者发现它还是一流佳作,具有多方面解读的可能性。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觉醒》的新意蕴再次加以挖掘。
《觉醒》中一个非常难得而又发人深省的闪光点表现在它对书中女主人公爱德娜生之觉醒和死之必然这对关系的处理上。首先,随着爱德娜个性意识逐渐增强、并用实际行动逐步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时候,她的社会生存空
-
美国密西根大学伍呷博士访谈
-
作者:
彭雪芳
来源: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2000年中期会议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伍呷博士来自美国密西根大学妇女研究所。她1985年赴美留学,在密西根大学人类学系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后,留在该校工作。不久前,她在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当访问教授。她是一位女性人类学学者。她的研究兴趣主要在族群理论、社会性别、现代化及社会发展、贫苦妇女的小额贷款等。研究范围集中在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地区的贫苦妇女脱贫问题。近期作品有:“彝族女性研究”、“彝族、藏族、摩梭人、华南汉族婚俗的对比研究”、“传统与现代性讨论”、“中国女性人类学”等等。
-
“新性道德论争”始末及影响
-
作者:
邱雪松
来源: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妇女运动
伦理道德
出版界
性别意识
-
描述:
本文针对1925年1月,商务印书馆旗下《妇女杂志》推出的“新性道德专号”,引发了一场以主编章锡琛和周建人为代表,与昔日新文化运动盟友陈大齐的论争。这场论争预示了五四启蒙知识分子在妇女问题上的分歧
<
1
2
3
...
7
8
9
...
15
16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