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陈静,蒋盼】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张爱玲的前期作品谈其女性写作
-
作者:
陈静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史的影响
奴性意识
女性写作
-
描述:
张爱玲(1921-1995)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瑛,出身名门。1939年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因二战改入香港大学。1942年返回上海,开始以文谋生。在《泰晤士报》、《紫罗兰》、《万象》等报刊杂志发表大量作品。张爱玲擅于将西方小说艺术与中国传统小说结构相结合,以上海、香港为背景描写两性关系、婚姻关系。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前期作品结集为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影响深远。张爱玲于1952年赴香港,1954年发表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1955年赴美,1977年发表《红楼梦魇》。1995年逝于
-
悼亡剧研究
-
作者:
陈静芳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模式
情感脉络
悼亡剧
内容分类
思想文化意蕴
创作渊源
-
描述:
悼亡文学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体式缤纷,含蕴丰富,晚明以来悼亡剧创作勃兴,根据悼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悼念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父母和朋友这五个系列。从情感脉络来看,伤逝配偶系列的悼亡剧塑造了贤淑美貌、德才兼备的女性形象,表达了重温与延续爱情的美好愿望;哀怜子女系列追思并赞美子女生前的嘉言美德,对其死后的灵魂轮回表示关切与祝祷;悲祭手足系列既表达对骨肉之谊的珍视与怀念,又抒发作者独自偷生世上的遗憾与孤独;在哭悼父母系列的剧本中,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怍,事业未成、前途渺茫的不安互为表里;缅怀故友系列的悼亡
-
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初探
-
作者:
陈静丽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责任意识
80后
主体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80后女性文学是随着社会转型而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主题内容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特别是转型期女性的发展更是天翻地覆的,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并不断增强。80后女性文学的自我意识非常明显,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新时代女性的主体意识的张扬,但是,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作品中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是理想化的,而且在社会转型中,女性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发生巨大的转变,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未必能够得到正确的发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女性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视角,对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进行研究,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