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寻根:非洲祖先文化在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表现
作者: 王蓓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非洲文化   祖先   女性形象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从1970年起至今,她共著有八部长篇小说。本论文通过对其中四篇小说《所罗门之歌》(1977)、《柏油娃》(1981)、《宠儿》(1987)、《爵士乐》(1992)的分析,探讨了莫里森作为一名美国黑人女作家,不仅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更受到非洲传统文化影响的一面。笔者通过对渗透于该四篇小说中的根植于非洲大陆的黑人民间传说、神话以及一些非洲宇宙哲学如相信神灵、祖先灵魂和非祖先灵魂的存在等等的分析,发现这四部小说享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强调祖先的重要性,这也是非
女性主义批评本土化进程中的困境
作者: 陈静   来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丽丝镜中奇遇   身体写作   对话性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当下文学批评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之一。但这种批评在与本土语境和批评实践碰撞后,也产生了许多难以回避的困境:缺乏理论梳理和建构而引起批评的混乱;缺乏与男性的对话、难以与创作形成互动使得批评始终沉溺于女性学者的孤芳自赏;关注西方理论资源、漠视本土资源。
发出女性的“声音”——论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叙事立场
作者: 陈静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叙事   《一间自己的屋子》   声音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个少有的自觉为女性而写作的作家。她将叙事革新和女性主义思想揉和在创作实践中,建构起突破性的女性主义叙事形态。其女性主义叙事立场即为发出“女性的声音”。为了发出这个声音,伍尔夫作了极大努力:挑战男性中心主义的叙事权威氛围;从发掘女性文学传统中获得动力;诉求女性叙事自由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
新时期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流变
作者: 陈静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域性   身体写作   女性文学   本土化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新时期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流变
颓废与救赎——试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奴性意识
作者: 陈静   张平忠   来源: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奴性意识   悲剧意识   民族心理  
描述: 张爱玲站在女性的立场,以女性为主体意识写出女性生活、情感中的性别角色体验,揭示了女性内心的奴性意识,填补了中国女性文学史的空白.张爱玲心灵深处的悲剧意识使她的的写作无意中接续了鲁迅对中国民族精神的揭示,对民族文化心理建构做出贡献.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