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批判、焦虑、探寻:夏目漱石小说中近代新女性身份的建构
作者: 陈雪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近代新女性   自我   现代性   夏目漱石  
描述: 夏目漱石(1867-1916)是生活于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动时期的近代作家,其生命历程几乎与明治时代同步。近代新女性具有挣脱封建观念的勇气,属于时代转型期具有新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代表。本论文主要研究漱石小说中近代新女性身份的建构。以文本细读为基础,运用叙事学、女性主义理论以及心理学等理论考察漱石小说中不同时期典型的近代新女性的身份建构,即研究漱石文学生涯中早期作品《草枕》《虞美人草》的那美、藤尾,中期作品《三四郎》的美祢子,以及晚期作品《明暗》的阿延,这四名近代新女性身份建构的特征及其缘由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广告形象
作者: 宁中年   陈雪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对广告的性别问题极为关注。女性形象深得广告与广告人的青睐,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当前女性主义的媒介研究的回顾,分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指出看似远离意识形态的商业广告,实际上却代表了包含政治意义的男性霸权文化,广告的女性形象在隐性强化着两性不平等。
从和谐到疏离与反叛
作者: 陈雪梅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熟   母女关系   觉醒   女性文学  
描述: 现当代女性文学中母女关系写作出现过三次高潮,每个高潮期都有自身特点。通过对三次高潮期代表作家作品 的分析,展现出现当代女性文学中母女关系呈现出从和谐、疏离走向反叛的变化,表现了作家女性意识由朦胧到觉醒的进程,标志 着女性文学由稚嫩到成熟的发展。
论《春雪》中的绫仓聪子:以“社会性别”理论和“自然景物”为中心
作者: 陈雪晴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视点   自然景物   母性   春雪  
描述: 本论文以三岛由纪夫小说《春雪》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社会性别”理论以及小说中出现的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了女主人公绫仓聪子的人物形象。本论文的构成如下:序章:对本论文的目的、研究对象及论文构成进行概述,并在先行研究中总结前人对于《春雪》的研究成果,提出问题。第一章: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视点”进行分析。指出小说着重从男性角色的角度来展开故事情节,因此有必要站在女性的立场来分析聪子的人物形象。第二章:运用社会性别理论,从小说时代背景、聪子成长环境等方面分析聪子的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并将她与同时代的“新
论唐代雕塑中的女性美及其表现
作者: 陈雪岩   来源: 景德镇陶瓷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美   人体美   陶俑   唐代雕塑   菩萨  
描述: 中国古代女性形象雕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女性美的审美经历了一个从性生殖审美到赏观审美的历程。特别是在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大回旋之后出现了新的契机,女性的审美创造意识也因此而得到空前的释放。女性形象雕塑审美取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概括唐代女性形象雕塑世俗化,民族化等特点,分析了唐代女性形象雕塑的人体美、富贵美、健康美的审美取向,然后进一步着重探讨这一审美取向下的唐代女性形象雕塑的表现方法。
苏曼殊小说中的女性崇拜和死亡意识
作者: 陈雪梅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死亡意识   女性崇拜   悲剧   苏曼殊   小说  
描述: 苏曼殊是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革命家、一位终生都未“破其禅定”的情僧,这些头衔使他成为文坛的传奇,但同时使得这位天才作家在文学本身上放射出来的耀眼光芒被有意无意地遮蔽,苏曼殊的小说本身的魅力并不在于其中的革命进步倾向,反封建意味,更不是因为其情感轶事才吸引人眼球。我们只有从美学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对文本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对这些小说做出真正属于作品本身的正确评价。因此本论文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苏曼殊创作的小说上,结合具体的文本细读,揭示小说背后隐藏的女性崇拜情结和死亡意识,并探寻其成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学术界研究
妇女组织公共外交模式初探
作者: 陈雪飞   来源: 公共外交季刊2015年第3期秋季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妇女组织或机构所推进的妇女权益事业是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一个国家来说,其妇女组织或机构在这一公共产品中的贡献力,势必影响该国的国际形象。本文借鉴费舍尔的公共外交续谱,结合具体案例,对妇女组织的公共外交进行了初步探讨。
从创伤理论视角浅析《秀拉》中奈尔的创伤与复原
作者: 陈雪莹   杨东英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秀拉》   奈尔   创伤与复原   莫里森  
描述: 《秀拉》是莫里森的早期作品,作品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小说以秀拉和奈尔的友谊为线索,展示了黑人女性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遭遇到的种种创伤及困境。本文旨在从创伤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奈尔遭受的创伤,并试图找出复原之路。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第一只春燕
作者: 陈雪莲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露斯·伊利加瑞曾经说过:“在我们这个时代,两性差异即使算不上最热门的话题,也肯定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一论断在文学史上也有所反映。女性文学近年来在西方和俄罗斯已逐渐形成一股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各国学者围也绕着“女性文学”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俄罗斯国内的女性文学发端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勃兴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1974年《Литературнаягазета》发起了关于“女性文学”的大讨论,许多著名评论家如А.Зорин,С.Чупринии等都参与到其中。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