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陈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
《金锁记》中曹七巧心理异化及其成因研究
-
作者:
陈文芳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异化
张爱玲
《金锁记》曹七巧
-
描述:
在《金锁记》中,作为灵魂人物的曹七巧形象逐渐走向心理异化的一生得到了张爱玲淋漓尽致的刻画。曹七巧的心理异化塑造了一个可恨、可怜的女性形象,可恨、可怜的背后则是一个发人深省且令人感叹的悲剧。本文以心理异化为切入点,对《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心理艺术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
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女性所表达的色彩感受——聊斋人物创作报告
-
作者:
陈文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色彩感受
个性
聊斋志异
水彩
女性形象
-
描述:
《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塑造了很多成功的艺术形象,其中以女性形象地描写尤为出众,而且关于聊斋的人物画也不胜枚举,大部分的绘制风格都是水墨或彩墨为主。一直采用古人的绘画风格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艺术风格的追求,要创作出新时代的聊斋志异人物画,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不但要在人物设计中体现创造力,在内容上客观反映文字叙述出来的人物形象,富有真实情感,还应该在绘制技法上多做尝试。本文研究讨论的就是通过仔细研读聊斋中女性形象的文字叙述,从色彩感受方面分析出聊斋女性角色的形象色彩与感情色彩,同时借鉴前辈艺
-
从小说到电影:《简·爱》电影改编片中女性意识变化的研究
-
作者:
陈文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简·爱》
电影改编
女性意识
文化背景
-
描述:
文学名著《简·爱》对于一代代电影人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从它问世起高达19次被搬上屏幕。但是对于其被搬上荧幕的电影至今研究甚少,更无系统的研究,只对其某一版本进行孤立分析。而且,为数不多的研究大都从文学本体出发来看影视改编,而从影视本体角度出发的研究甚少。本文力图在原著文本素材的基础上,用同一部文学作品《简·爱》不同历史时期的三部电影改编片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改编作品的影响,及其女性形象、男性形象和与之相关的两性关系在改编片中的重新塑造。本文采用比较法通过对20世纪《简·爱》电影改编
-
大众传媒中被成见化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文敏
粟龙梅
来源:
民族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品化
性对象化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符号化
-
描述:
当前的大众传媒中存在着一种成见化的女性形象,主要表现为大众传媒通过符号化的设定来形成一种刻板的女性印象,通过对女性的物品化的处理使女性陷入到被看的境地,女性被当成性对象而丧失自我,这些需要女性自身和大众传媒的共同努力来改变。
-
《七月与安生》:关于女性的自我放逐与找寻
-
作者:
王安然
陈文琳
来源:
视听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找寻
女性意识
《七月与安生》
放逐
-
描述:
影片《七月与安生》自公映以来,票房口碑皆佳,斩获多项提名和奖项。作为青春题材的电影,该片不但紧扣“成长母题”,而且以其细腻的“女性视角”和鲜明的“女性意识”引发热议。该片通过掌控全局的女性叙事者,展现出独特鲜明的女性形象和浓墨重彩的女性关系,在女性曲折的成长经验中展现了一个关于自我放逐与找寻的故事。“成为谁”“过什么生活”是贯穿电影始终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止属于片中的七月和安生,还属于每一名女性。
-
地方志中的女性形象:以民国时期华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
作者:
陈文君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地方志中的女性形象:以民国时期华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
韩国青春偶像剧近年来创新发展及传播研究——以2013-2014年主要作品在中国传播为例
-
作者:
陈文婷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韩国青春偶像剧
中国市场
创新传播
-
描述:
自1997年韩国长篇家庭喜剧《爱情是什么》进入中国电视剧市场后,韩剧的崛起引起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韩国青春偶像剧作不仅在本土赢得很好的市场口碑和商业效益,在海外的传播效果也非常好,在中国的影响力更为强大。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2013年-2014年度之间的韩国青春偶像剧。论文首先关注韩国青春偶像剧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传播,重点分析研究韩国青春偶像电视剧对中国青春偶像剧的影响以及对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影响。其次,就韩国青春偶像电视剧在将生活故事戏剧化、神幻化,明显品牌化和唯美化,以及拍摄电影
-
《诗经》弃妇诗研究
-
作者:
陈文月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弃妇诗
诗经
男尊女卑
弃妇形象
-
描述:
《诗经》里面的弃妇诗是记录古代不平等婚姻的真实文献,在艺术表现上是后世弃妇诗的典范。弃妇诗在后世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文学类型,有重要的文学地位和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研究:绪论部分,本文首先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并对弃妇诗做了定义和文本内容界定,分析了研究的意义所在。在对前人《诗经》弃妇诗的研究做回顾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研究的目的。本文正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社会历史发展变化与两性地位的变化、礼乐文明和婚恋观变化分析了当时弃妇诗产生的原因。第二部分通过对弃妇诗文本内容的梳理,从被弃前
-
消费时代的异国之恋:90年代汉语小说中的一种文化现象解读
-
作者:
陈文烨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国情爱
消费社会
身份认同
-
描述:
1990年代以来,当代华文文坛上出现了这样一些作品,它们均以东方女性和西方男性的情感纠葛为叙事模式进行描写,并且作者多为女性。在这些文本之中,一类是内地女作家创作的小说,以王安忆的《我爱比尔》和卫慧的《上海宝贝》为代表,均以上海为背景;另一类可以作为比较的是以严歌苓和虹影为代表的新移民作家的作品。 本文通过对这些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异国恋”叙述模式的梳理,可以看到一批怀抱“进步”梦想在上海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生活的年轻女性,她们的精神与生活状态是值得关注的。本文试图借助她们敏锐而独特的视角,来分析异国形象、异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