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郭红,王婷婷】搜索到相关结果 27 条
-
论美国女奴哈丽雅特·雅各布斯的个人生活叙事
-
作者:
郭红珊
来源:
鲁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奴隶制
哈丽雅特·雅各布斯
叙事技巧
奴隶叙事
-
描述:
奴隶叙事是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一般是由奴隶口述或书写而成,内容主要记述了他们在残酷的奴隶制下的生活经历。奴隶叙事的文本数量庞大,虽然这些作品在篇幅规模和结构方面都各不相同,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美国的黑人奴隶为摆脱束缚、追求自由而奋斗。19世纪的30年代至60年代是奴隶叙事的全盛时期。哈丽雅特·雅各布斯的自传《一个奴隶女孩生活中的事件》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随着时代的变迁,奴隶叙事也逐步发展。但无论形式和版本如何变化,奴隶叙事所反映的奴隶制问题及其对黑人女性文学所做出的贡献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
-
丁玲作品中坚强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婷婷
王妍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惨命运
丁玲
坚强
《我在霞村的时候》
作品
女性形象
社会理想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本文通过对于丁玲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这个人物的分析,探讨了慰安妇贞贞悲惨命运的原因,以及霞村这个地方所浓缩的当时整个社会的一种思想风气的问题,探讨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最后总结出作者的独特的社会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觉悟。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延安时期的一篇力作,也是她真挚情感的结晶与升华。通过“我”去霞村休养这件事,引出霞村里一个叫贞贞的女孩,在遭受日寇的凌辱后,忍受着精神和身体双重摧残,利用自己慰安妇的特殊身份,帮助八路军取得日军情报的故事。但是,贞贞回到村子里后,却不被人理解,遭到众人的歧视和
-
从晋祠彩塑看北宋宫廷中的女性角色
-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宫廷“六尚制”
女性形象
晋祠彩塑
-
描述:
作为我国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组生动刻画古代宫廷生活的彩色泥质塑像,晋祠侍女像以其风华卓越的独特姿态和世中翘楚的珍贵意义在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它不仅为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美术史、雕塑史提供了宝贵的文物实物资料,更直观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北宋时期的宫廷制度与生活,具有极其珍贵的社会研究价值。43尊笑语盈盈的侍女像不论从外在的服饰、发饰、配饰、手掌器物、表情动作还是从内在的神态、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刻画皆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精妙绝伦的雕塑技艺惟妙惟肖地性格刻画了人物微妙的造型形象;揭示了人物的个性能力;
-
罪与赎:现代女性心理的坍塌与重建
-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负罪
人格
女性
心理
-
描述:
负罪与救赎作为人类研究的重要母题,存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西方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人们生来就有罪,并且活着遭受的一切苦难都是在洗刷自己的罪过,以重新获得上帝的垂爱。而本文所研究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罪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某种社会因素或自我心理因素造成。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归来》和《唐山大地震》中的冯婉瑜和元妮这两位女性负罪的成因与救赎的途径,旨在管窥现代女性心理的坍塌与重建,从而为当代女性人格心理的研究拓宽道路。
-
独具慧眼观两性别具匠心品女人: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
-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
文本
女性主义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时代和历史的巨大变迁,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女性从历史地表之下浮出的艰辛和在同男性子辈并肩反抗压迫的历史之中伴随着文学话语的流变,常彬教授的专著<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对女性文学话语的流变予以重点的关注与详尽的阐述,从中可以看出常彬教授在女性文学方面的造诣和研究的深入.
-
独具慧眼观两性 别具匠心品女人
-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时代和历史的巨大变迁,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女性从历史地表之下浮出的艰辛和在同男性子辈并肩反抗压迫的历史之中伴随着文学话语的流变,常彬教授的专著《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对女性文学话语的流变予以重点的关注与详尽的阐述,从中可以看出常彬教授在女性文学方面的造诣和研究的深入。
-
谈《简爱》的文学渊源
-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浪漫主义诗歌
哥特小说
女性文学
-
描述: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在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受到了英国女性文学、哥特式小说和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影响.
-
埃德加·爱伦·坡作品中女性形象及男权意识的解读
-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
女性主义批评
男权意识
埃德加·爱伦·坡
-
描述:
本论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出发,对爱伦·坡的著作进行深入解读,旨在诠释坡的男权意识,探究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性别认同。本论文还将坡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中所描绘的男性和女性形象加以比较,旨在为坡的性别建构提供概览,从而引起读者对其作品中的社会政治层面问题的更大关注。通过对比坡在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中塑造的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我们发现坡是一个有着很强男权意识的作家。事实上,坡诗歌中的男性形象塑造是从正面对男性主体建构的过程,而女性形象塑造则是从反面通过建构“他者”来达到男权意识的自我建构。借助对“美女之死”和古代英雄
-
自我意识的觉醒——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
-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被塑
自塑
女性形象
第二性
-
描述:
女性形象一直是绘画界永恒不变的主要角色,从原始社会开始,女性的形象一直被各个时代所赋予不同的定义。但一直以来,社会被定义为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性别,在传统男性社会定义中女性形象被定义为温柔美丽和性感的消费形象和被动的欣赏角度。直到20世纪70年代女权运动的发展使女性形象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尤其体现在女性艺术家的艺术语言中。女性把这种传统的被动地位逐渐转化为主动、独立自我,真实的女性身体,女性形象的不断改变代表着女性这一被称为“第二性”的群体正依靠她们自己的力量在改变被动的历史。也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
-
《南方周末》(1996-2016)计划生育报道的研究
-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方周末》
女性话语
计划生育报道
-
描述:
我国计划生育“一胎化”政策在实行三十多年后经历重大调整,从严格控制人口向鼓励生育转变。媒体关于“计划生育”的报道也随之转变。然而,无论是政策调整还是报道的主流话语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导向,而较为忽视家庭和女性受益的出发点。计划生育在必要的国家话语基础上还应该是家庭计划和个人计划。家庭计划是家庭出于自身利益而作出生育计划、夫妇或个人根据自己的生育意愿安排自己生育子女数量和间隔。其出发点是家庭利益,决策者是夫妇或者个人。更进一步地,计划生育与女性权益密切相关。女性是生育的主要承担者,媒体应注重女性的声音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