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时期女性小说叙事的赓续与新变
作者: 郑越予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王安忆   女性叙事   迟子建  
描述: 女性文学在新时期再次觉醒,在与20世纪40年代女性叙事话语遥相呼应的同时也产生了赓续与新变。丁玲转向革命的独特姿态,使得很少有作家能对其独特的叙事话语进行更大的开拓;王安忆以现代城市为背景展现女性的欲望与挣扎,与张爱玲冷静叙述女性生存的小说创作形成隐隐呼应的态势;至于萧红那种诗意浓郁、旨归在美与爱的叙事追求,由迟子建在新时期后以温暖与爱相交融的乡土叙事继承并发扬光大。
女性作家对以柏林为代表的美国主义的批判
作者: 郑竹雪   来源: 新西部(理论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主义   批判   魏玛共和国   女性文学   德国  
描述: 一战以后的德国魏玛共和国形成了以柏林为中心的美国主义思潮。本文阐述了美国主义在柏林的主要表现,重点从女性文学的角度分析了对美国主义的批判和德国对现代化文化的态度,认为这一批判有益于当时德国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文学的发展。
二战后澳大利亚女性生活写作发展成因探析
作者: 郑小燕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进步   思维特征   历史   女权主义   生活写作  
描述: 二战后澳大利亚女性生活写作兴起的原因既可以追溯到澳大利亚女性文学的起源,也得益于二战后澳大利亚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飞跃发展,同时也与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浪潮以及女性本身的思维特征息息相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产家庭伦理剧知识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郑宇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产家庭伦理剧知识女性形象研究
论《金枝欲孽》的叙事类型及其影响
作者: 郑嘉茵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叙事   人文关怀   女性形象   类型  
描述: 本文以后宫争宠剧的开山始祖——《金枝欲孽》为研究对象,以《宫心计》、《美人心计》、《后宫·甄嬛传》等后起同类电视剧作为辅料进行文本对比,从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三个方面着手叙述其建构的叙事范式。通过解读,说明《金枝欲孽》开创了一种新的电视文本类型,包括亦真亦假的姐妹情谊、腹中骨肉非皇家子嗣、慢性毒药频频使用、妃嫔真爱另有他人、宫女逆袭变凤凰等五方面的叙事元素,他者观赏的视觉形象、尔虞我诈的恶毒形象、与人为善的美好形象、与世无争的孤立形象、等待救赎的弱者形象、纯朴无邪的天真形象、为爱牺
2000年-2011年间中国电视广告中儿童性别歧视现象变化研究
作者: 郑旻浩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容分析法   性别歧视   儿童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虽然我国早在1989年就施行了改革开放,与世界发展架起了桥梁,但是到2000年之前的若干年间,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仍未得到显著改。在早期以儿童为主要形象的电视广告中,男孩与女孩出现的频次有显著差别。即便男女同时出现在同一画面上,男孩的角色地位以及镜头比例也明显大于女孩。此外,电视广告成功构建了这样一种拟态环境:男孩女孩的性格特征与其性别有关联性——男生通过多年的广告宣传被塑造成了活泼好动、调皮外向的代名词;而女生则被框定在顺从温婉、听话懂事的范围内。本文以计划生育逐渐开放、单独二胎政策刚刚正式提出为背景,通
论吉本芭娜娜前期作品中的年轻女性像
作者: 郑秋迪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不幸   设定意图   成长   吉本芭娜娜   年轻女性  
描述: 吉本芭娜娜是日本当前有名的女作家,本名吉本真秀子,是著名评论家、诗人吉本隆明的次女。1988年,吉本芭娜娜凭借小说《キシチン》在日本文坛崭露头角,成为日本现代文学的代表性女作家。与村上春树并称为日本文坛的双壁。她的作品不仅被年轻女性所喜爱,连续荣登畅销书排行榜,还接连获得了海燕新人奖、泉镜花文学奖、艺术选奖新人奖、山本周五郎奖等等文学奖。因此日本报纸杂志界一时出现了“吉本芭娜娜现象”。进入90年代后,因其小说被翻译成外国语言而被海外所熟知,与此同时,在日本国内又迎来了“第二次芭娜娜热潮”。目前,吉本芭娜娜
《北洋画报》:中国服饰的时尚审美(1926年-1937年)
作者: 郑若之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洋画报》   服饰   女性主义   时尚审美   性别  
描述: 创刊于20世纪初的《北洋画报》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一扇窗口。本文通过对《北洋画报》中电影明星、名媛闺秀、服饰广告、时装画设计、服饰评论等诸多服饰时尚内容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拟展现或还原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民众的服饰审美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的变化。 《北洋画报》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繁荣-衰弱的历史轨迹。它以“传播新时事、提倡新艺术、灌输新知识”为办刊的宗旨,而一报多刊、女性视角、广东情节则是它的特色所在。透过《北洋画报》中所展示的中西服饰,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中西审美的观念、价值理念、消费观念的差异。
金基德电影研究:以共生主题为视角
作者: 郑悦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设置   影像风格   共生主题   金基德电影  
描述: 本文以共生主题为视角深入解读金基德电影创作。从金基德电影作品中提炼出其电影创作的共生主题,挖掘共生主题的思想渊源,并以金基德电影的现代寓言故事为文本,解读其作品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故事现场与情节、以及极具金氏特色鲜活人物形象与影像风格,印证共生主题的存在与意义。共生,意味着互惠互利,打破隔阂与障碍,许多不同的元素在极大范围内和谐相处。金基德电影的共生主题是指其作品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由矛盾冲突的紧张态势走向平和多元的共生状态之历程。而共生主题的思想渊源正是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在此基础之
圣经中妻子形象的互文性研究
作者: 郑鸿雨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内互文   《圣经》   妻子形象  
描述: 《圣经》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部文学巨著,还是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学的重要源泉之一。《圣经》以其丰富的叙事技巧,对人物形象进行生动的刻画,其所具有的文学性早已被学术界广泛认可,但对其叙事技巧所进行的互文性解读却相对较晚。长期以来,许多的文学研究关注的是其他文学作品和《圣经》之间的互文性,而对《圣经》本身存在的内互文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更不用说从内互文性的角度对圣经中妻子的形象进行分析。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开始有女性主义学者从性别视角方面研究圣经女性形象的叙事特点,互文性理论也逐渐成熟并进入到文学研究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