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郑春凤】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失掉了爱的心板:萧红笔下的受难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郑春凤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萧红
死亡
女性形象
-
描述:
萧红的绝大多数小说都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但她从来不曾对女性的存在做过浪漫的期许,自身所经历的苦难使她洞见了生命的空洞与无奈。她笔下的女性大都没有清晰的自我意识,也鲜有自觉的生命意识,有的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她们如同动物般挣扎在生与死的轮回场上。萧红是一位热衷描写死亡的作家,但她没有一般作家关于死亡的诗意化想象,更多的指向了死亡本身。萧红以她深邃的内在质询探索着女性的命运,提示着女性悲剧的深层文化根源。
-
艰难时代的另一种言说——东北沦陷区戏剧的性别视角解读
-
作者:
郑春凤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人性
东北沦陷时期
父权文化
戏剧创作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东北沦陷区
女性形象
剧作家
-
描述:
艰难时代的另一种言说——东北沦陷区戏剧的性别视角解读
-
沉沦与救赎:东北现代家族小说研究
-
作者:
郑春凤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多余人
知识分子
女性
-
描述:
东北现代家族小说一方面与"五四"文学有着紧密的承继关系,塑造了众多的"多余人"形象,表达了新旧交替时期知识分子无以附着的精神之痛;另一方面又与"五四"文学的现代启蒙立场发生游离,这主要表现在对女性形象或妖魔化或神化的极端处理上,在这种极端化的处理中传递知识分子自我救赎的价值诉求。
-
试论十七年文学女性意识的自我消解
-
作者:
郑春凤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那面人家
周立波
女性意识
《创业史》
文学创作
十七年文学
女性形象塑造
一点红
茹志鹃
女性的自我意识
-
描述:
十七年文学的女性形象塑造.从表面上看,她们已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努力反拔现代文学史上那些异常自我的女性形象.实质上,他们仍没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在男性目光的观照之下,她们或成为完全泯灭了女性意识的“铁女人”,或成为赤裸裸的性符号,二者不约而同的成为作家们适应时代的某种表意策略,作家们在这种“表意”之中是以牺牲自己的艺术个性为代价的。在女性主义文学已成浩然之势的今天.回头去反顾“历史”,仍具有借鉴意义.
-
试论十七年文学女性意识的自我消解
-
作者:
郑春凤
来源: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那面人家
周立波
女性意识
《创业史》
文学创作
十七年文学
女性形象塑造
一点红
茹志鹃
女性的自我意识
-
描述:
十七年文学的女性形象塑造.从表面上看,她们已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努力反拔现代文学史上那些异常自我的女性形象.实质上,他们仍没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在男性目光的观照之下,她们或成为完全泯灭了女性意识的“铁女人”,或成为赤裸裸的性符号,二者不约而同的成为作家们适应时代的某种表意策略,作家们在这种“表意”之中是以牺牲自己的艺术个性为代价的。在女性主义文学已成浩然之势的今天.回头去反顾“历史”,仍具有借鉴意义.
-
八十年代女作家的男性角色
-
作者:
郑春凤
来源: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男性话语
八十年代
女作家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张洁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性别角色
-
描述:
在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女作家一直在做着非此即彼的选择:要么是冯沅君式的对男人爱与庇护的寻求;要么是花木兰式的女扮男装.八十年代女作家的男性话语表述方式使女性文学徒有其名而无实际特色.牺牲女性意识的这种文学选择对女作家来说是一份丰富而无边的隐痛,而在创作中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去触及自己的隐痛,试图通过肉体和欲望的超越寻找自己话语讲述的权力,消解作为社会文化主体的男性话语.性别的怨恨与创痛成为弥漫于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主旋律。
-
颠覆的意义与局限:“五四”时期女性剧作再探讨
-
作者:
郑春凤
丁峰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剧作
颠覆
意义
局限
-
描述:
"五四"时期的女性剧作以具有颠覆性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实现了对男权话语机制的僭越与冒犯,表达了那个时代女性主体意识的萌动和未死方生的生命激情。但由于那个时期女性剧作更多的借鉴西方话语体系中的经典形象来想像自我、表达自我,造成观众的审美隔膜;也由于女性剧作对男性话语机制的挪用而削弱了颠覆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