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赵秀丽】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近代报刊媒体中的女性“受虐”形象——以“张致和杀妻案”为中心的考察
-
作者:
赵秀丽
来源: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受虐”形象
女权主义
父权体制
《益世报》
-
描述:
"张致和杀妻案"是天津社会发生的性质恶劣的宠妾虐妻案之一。《益世报》对张赵氏受虐身死的报道引起了天津女界团体的强烈愤慨。"赵氏昭雪委员会"的成立促进了案件的公开审理,宣传了"男女平权"的基本理念,推动了天津妇女运动的发展。张致和"罪重刑轻"的判决结果和最终逃脱惩罚的结局预示了脱离了社会政治实践,局限于上层知识女性的近代女权运动的失败。在父权制的文化统御之下,遭受虐待成为报纸媒体呈现的传统女性形象之一,这一形象反过来又强化了男性对女性形象的认可。因此,近代女权运动只有触动男权体制和男权文化的根本才能有所成效
-
高慧勤译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与女性主义色彩:以文体为中心
-
作者:
赵秀丽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高慧勤
川端康成作品
女性主义
女性
-
描述:
十九世纪的女性主义运动带来女性主义思潮,女性反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制度,开始争取男女平等的权利,这标志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在传统的译论中,人们常会把翻译与“不忠的美人”联系在一起,表现出翻译与女性处于同样附属性、边缘性的地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主张颠覆传统译论中的性别隐喻,认为作者与译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女性主义翻译还重新阐释了传统翻译观的“忠实性”问题,认为应该忠实于“写作方案”而非作者或读者。此外,在实践中,女性主义译者强调女性的话语权,在翻译中她们通过语言来彰显其女性形象。女性主义译者还运用一系列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