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萍 】搜索到相关结果 227 条
当前我国男性时尚杂志广告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作者:
雷黎萍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杂志广告
男性时尚杂志
描述:
近年来,期刊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脚步愈来愈快,杂志市场也越来越细分化。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白领群体也日益壮大,以他们为主形成的市场使得时尚类杂志的发展势头锐不可挡。杂志的发展离不开广告,广告的表现离不开人物形象,广告中的人物形象研究也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课题。但是,针对广告中人物的研究,近年来学者大多聚焦于女性,对男性的研究却略显不足。本文在对社会性别理论的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社会性别的视点为切入口,参照目前我国媒介中有关女性形象的研究成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0
泥土中的火花
作者:
赵纪萍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自我身份
原型
佐拉·尼尔·赫斯顿
自我定义
话语力量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现在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然而她独立于世的个性特征,她对种族和性别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她的作品的独特主题和行文风格在当时社会抗议小说风行的黑人文艺圈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她的作品引起了以理查德·赖特为代表的一批男性黑人作家的非议和责难,并被忽略和湮没了三十多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赫斯顿复兴,她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也被重新挖掘,引起了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被誉为黑人文学、女性文学和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这部小说描述了黑人女性珍妮反抗传统习俗的束缚,追求自己黑人女性身份认同的一生。
宋代妇女词中的妇性形象
作者:
程春萍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中国文学史上忽略一个事实:宋代妇词人数量增多,她们的作品塑造了众多血肉丰满的妇性形象,真切地表现自身生活,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创作成就较高。本文试图揭示宋代妇词人增多的客观原因。通过对妇女词中各类女性形象的分析肯定其作品的成就,确认在文学史上她们应有的地位。|One factor was ignored in Chinese Liter-ature-history, that is the women Ci writers in Song Dynasty increased. their works por
论王尔德小说和戏剧的审美取向
作者:
钟艳萍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纯美
简美
繁美
王尔德
审美取向
描述:
19世纪唯美主义运动的集大成者王尔德一生所创作的作品种类繁多,每类作品的数量却并不大。他的创作初期以评论和童话为主,到了后期转向小说与戏剧,令他名声大噪的是他的四部喜剧,但小说和戏剧呈现两种不同风格。本论文就以他的小说和戏剧为主要分析对象来了解王尔德创作中的审美取向。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言人,王尔德所提出的文艺主张是承袭并发展了该运动前期和中期文艺评论家的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的文艺理论。在本论文的第一章中重点分析了唯美主义运动在十九世纪英国的滥觞、发展和衰败过程,并考究了王尔德的文艺主张及他的美学思想。在王尔德
泥土中的火花——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在《他们眼望上苍》中女主人公珍妮身上的体现
作者:
赵纪萍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赫斯顿
自我身份
原型
佐拉•
尼尔•
自我定义
话语力量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现在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然而她独立于世的个性特征,她对种族和性别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她的作品的独特主题和行文风格在当时社会抗议小说风行的黑人文艺圈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她的作品引起了以理查德•赖特为代表的一批男性黑人作家的非议和责难,并被忽略和湮没了三十多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赫斯顿复兴,她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也被重新挖掘,引起了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被誉为黑人文学、女性文学和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这部小说描述了黑人女性珍妮反抗传统习俗的束
女性及其城市底层的欲望表达:浅析哈罗德·品特剧作《回家》
作者:
萧萍
来源:
都市文化研究(第9辑)——文学艺术之城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欲望
城市底层
母亲
妓女
描述:
《回家》是哈罗德·品特戏剧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以"品特式"的手法描绘了住在伦敦北工业区的麦克斯一家的生存状态与欲望。本文通过对《回家》中女性形象的深入分析,展示了城市边缘底层社会人们微妙而复杂的内心情感,在一种逼近日常真实和荒诞的秩序人伦中,揭示出城市底层女性的身份宿命,以及她们的成长轨迹和欲望表达方式。
声色歌影里的家国想象与性别政治:电影媒介里“天涯歌女”的影像与声音再现
作者:
魏萍
来源: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本文选取一部电影《天涯歌女》的几个版本进行研究,试图透过"歌女"这一女性形象和电影歌曲的历时对比研究,从电影这一传播媒介入手,来分析从上海到香港,从二三十年代至今,从国语、厦语到粤语,歌女和歌曲是如何被一再再现的?有无变化?有何变化?它们的电影传播承载了怎样的家国记忆、历史想象和性别政治?
伍尔夫诗化小说的女性意识
作者:
孙萍萍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化写作
女性意识
弗吉尼亚·伍尔夫
描述:
伍尔夫所创新的诗化写作蕴含着深刻的女性意识:大量运用暗示、象征、隐喻等手法,强调语言的抒情性,张扬女性化的审美特征;意识流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感官印象"等手法,充分表达女性内心真实,丰富女性形象,打破传统男性文学中女性形象非"妖魔"即"天使"的失真局面。
武侠电影中女性角色为何沉默
作者:
周萍萍
来源:
学习月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女性角色
主流电影
外部环境
武侠电影
女性形象
王家卫
男性
影像世界
描述:
武侠电影是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同时也是体现中国文化的独具特色的平台之一。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男轻女思想文化的传承,武侠电影中的女性角色长期以来不被重视,只能充当花瓶角色。女性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影像世界里都无法充分展现自己平等的权力,长期的外部环境也让影像中的女性角色得不到突破,并且将花瓶使命进行到底。吴宇森如此,王家卫如此,周星驰李安亦如此。在这些男性创作的主流电影中,女性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她们往往是一种物化的符号,本身不具有任何意
伍尔夫叙事艺术的女性主义特征
作者:
孙萍萍
来源:
理论导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艺术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凭借着女作家敏锐的性别意识,积极寻求和营建与女性作家的性别身份相吻合的文学话语方式。因此,伍尔夫的小说叙事艺术具有女性主义特征:一是通过内聚焦、多视点的叙事角度,建构女性叙事权威;二是诗化写作,张扬女性化的审美特征;三是意识流,充分表达女性内心真实,丰富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