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日常生活的逻辑消解女性的理想形态——对张爱玲几部中篇的一种解读
-
作者:
张莉
来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神话
生存手段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爱玲的创作始终持一种反浪漫主义的姿态,总对人生飞扬的一面进行拆解,露出其千疮百孔的真相,让人一眼看透。她的世俗情趣使她从容地将女人的故事从天上拉回人间,从任何人都脱身不了的日常生活入手,去呈现人尤其是女人的存在困境。张爱玲冷静而真实地走进女人生命深处,成为"五四"女性神话的颠覆者和解构者。
-
广告中的女性角色定位
-
作者:
刘莉
来源:
商业文化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体身份
合谋
身体
贤妻良母
-
描述:
本文立足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文化研究。广告对女性资源的利用,实际是一场商业社会和男权思想的“合谋”,是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广告打着发扬女性美的旗号,实则是利用审美的手段,将女性的身体“零件”化,严重忽视了女性的主观感受,而将女性设定为被看的客体。虽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已从传统妇女转变成现代都市女性,但广告中女性的角色依旧是贤妻良母,女性的空间依然是在家庭和低智能含量的工作中。作者认为,我们应该警觉广告文化中以改头换面形式出现的性别歧视和性别不平等,对以广告为代表的大众
-
阿尔伯特大学(英文)
-
作者:
戴莉丝
来源:
新东方英语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校园
社区服务
科研水平
留学
咨询系统
加拿大大学
女性研究
科学
数学
商业管理
-
描述:
……在教学、研究和社区服务方面,阿尔伯特大学无疑是加拿大最好的大学之一、世界上少数几个顶尖大学之一。——校长:Roderick D.Fraser
-
“女性世纪”悄然而至
-
作者:
吕莉
来源:
价格与市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经济
女性意识
职业妇女
妇女组织
-
描述:
站在时间之巅,回眸凝望人类足迹,除却沧海桑田,万千巨变外,基于传统,神秘,强力而建立的两性社会必将发生自然的变革。和平的、智慧的、爱的、充满人性关怀的精神基因,将构建起一个富有女性文化哲学的新人类秩序。瞧!“她世纪”已悄然而至。 政治巾帼,建立世界新秩序 用人文的、和平的和民主的政治理念协调人类行为,关爱彼此,是女性参
-
三位女作家笔下的女性意识——对丁玲、萧红、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探讨
-
作者:
马忠莉
来源: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丁玲
萧红
女性文学
-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三位女作家丁玲、萧红、张爱玲对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意识、超越"自我"的理想意识和风格各异的独特意识表现了她们以女性意识为核心的小说创作特点。她们敢于将传统地位中始终扮演"配角"的女性在文学中提到了"主角"的位置上来,打破了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意识,体现了文学的现代性特质。
-
打破压迫性沉默
-
作者:
叶莉枝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主义
汤亭亭
种族主义
《女勇士》
压迫性沉默
-
描述: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1940—)的《女勇士》(1976)中最重要的主题即是沉默和发声。批评界对《女勇士》中表现的沉默和作者打破这一沉默的意义有所论述,但均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后殖民主义有关理论和亚当·杰瓦斯基关于压迫性沉默的论述深入细致地分析文本中四位女主人公的压迫性沉默并探讨打破这一沉默的途径和意义。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与论文相关的四个问题:首先是作家及其作品介绍;其次是《女勇士》的故事梗概;然后回顾批评界对该书的批评概况,指出以美国主流文学
-
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研究(1898—1949)
-
作者:
李谢莉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民族解放
中国近现代
妇女报刊
-
描述:
本文对“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1898—1949)”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论述,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了女性史和社会史研究的新视角,把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活动与女性觉醒以及民族解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考察不同时代与社会背景对妇女报刊活动的作用与影响。
绪论 对本文研究对象“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1898~1949)”做出了界定,并概述了本文的选题价值以及该题目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1898—1919年是我国妇女报刊的兴起阶段。1898年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女学报》在
-
完美的女性形象——析《永别了,武器》中女主人公凯瑟琳
-
作者:
孙莉娜
来源:
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瑟琳
武器》
战争题材
女性形象
海明威
《永别了
-
描述:
完美的女性形象——析《永别了,武器》中女主人公凯瑟琳
-
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女性”初探
-
作者:
周莉萍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女权运动
新女性
-
描述:
20世纪 2 0年代美国“新女性”在行为、就业、教育和两性关系方面呈现新的特点。她们特立独行 ,就业和教育呈上升趋势 ,两性关系朝平等的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变化 ,与 2 0年代消费社会的出现、性革命思想的影响以及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密切的关系 ,并对妇女运动、美国社会的妇女观和妇女的自我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
-
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新女性”
-
作者:
周莉萍
来源:
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新女性”
20年代
-
描述:
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女性”在行为、就业、教育和两性关系方面呈现新的特点。她们特立独行,就业和教育呈上升趋势,两性关系朝平等的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变化,与20年代消费社会的出现、性革命思想的影响以及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密切的关系,并对妇女运动、美国社会的妇女观和妇女的自我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