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荒林,王红旗】搜索到相关结果 23 条
-
《遍地巫风》与女性的视界:致叶梦
-
作者:
荒林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主体
女性方式
“寻根文学”
湖南方言
散文题材
男性视野
女性写作
遍地巫风
女性形象
抓住不放
-
描述:
叶梦您好! 《遍地巫风》收读,里面的内容与封面的设计,有种“巫风”吹人效果。我想起了在湖南邵阳度过的童年时光,方言和城池中鲜活的面孔,一一回到眼前。晚上连续梦见一些可怕可怖的场景,里面活动着一些消逝和遗忘了的人。我曾经企图回避和拒绝的“深渊”,在您的文学中闪烁着迷人色彩——生命被肉身逃跑着装做看不见的东西,您的散文却抓住不放。 或许您仍在寻根,与“寻根文学”有割不断的血缘,把笔探
-
翟永明:用诗歌想象世界
-
作者:
王光明
荒林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想象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诗歌写作
性别处境
女性诗歌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诗歌
-
描述:
荒林:从《女人》组诗开始,中国有了女性主义诗歌,一种非常自觉的女性意识,通过翟永明的“黑夜”世界,得到诗歌的命名和表达。考察翟永明从《女人》到《黑色的素歌》的写作,我们会发现翟永明的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至于唐晓渡在去年武夷山汉诗会上作了这样的发言:“谁是翟永明?”似乎对翟永明作为一名女性主义诗人的立场有所质疑。当时我不知道他是怀疑她是女性主义诗人,还是对这个立场的转变难以把握,因此进行过辩论。在我的感受里,今天的翟永明从本质上仍然是女性主义诗人,她的转变是一种写作的转变,是一种女性写作深化的结果。她从
-
两性对话:城市中的女性
-
作者:
王光明
荒林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明
女作家
女性主义写作
中国现代文学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两性对话
农业文明
郁达夫
-
描述:
王光明:假如没有城市,不会有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写作,城市和女人,其实在现代社会,历来就有非常复杂的纠缠。以城市为舞台的女性文学,不但表现了女性阅读城市的意识和立场,而且通过女性写作进一步塑造、想象了
-
呼唤爱情的绝响——徐坤“爱情祭坛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解读(之一)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平等关系
三部曲
离家出走
陈米
爱情
女性形象
毛榛
女性生存
徐坤
当代女性文学
-
描述:
徐坤是一位女性精神文化的探寻者。她以清醒的女性主体意识,执著潜入女性生存命运的双重境遇里"夜航",洞察女性成长经验与生命的本质意义,塑
-
呼唤爱情的绝响——徐坤“爱情祭坛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解读(之二)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在同一地平线上
一个女人
于珊
陆文婷
人到中年
形象解读
知识女性
十二个
女性生存状态
徐坤
-
描述:
徐坤写作《爱你两周半》的状态与《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判若两极。如果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是一个女人遭遇家庭风暴而不堪承受之重的凝重书写,《爱你两周半》则是幽默戏说两个女人
-
呼唤爱情的绝响——徐坤“爱情祭坛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解读(之三)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狗日
冯牧文学奖
中国作家协会
形象解读
庄重文文学奖
北京作家协会
当代文学研究
话剧剧本
青狐
徐坤
-
描述:
徐坤,作家,文学博士。1965年3月出生于沈阳。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现供职于北京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1993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小说散文300多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白话》《先锋》《热狗》《沈阳啊沈阳》《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短篇小说《遭遇爱情》《鸟粪》《狗日的足球》《厨房》《一个老外在中国》,长篇小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爱你两周半》《野草根》,话剧剧本《青狐》(改编)、话剧《性情男女》(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06年上演)。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日语。
-
告别性别“战争” 寻找人类精神“原乡”——对“她世纪”中华女性文学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压迫
男权文化
女作家
原乡
西方女权主义
女性文学
人类精神
知识女性
战争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是站在文学"她世纪"的起点上,对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中华女性文学进行回眸与反思、观察与分析。以国内与海外女作家的代表作品为例,论述当代中华女性文学发展与性别、商业、消费的多重复杂关系。重新审视男权文化"性别怪圈"对两性造成的心理压抑,西方女权主义与性别理论的局限造成的断裂、错位与遮蔽。进而从中华女性文学的深层关联、精神互动与审美个性中,发现其新生态、新走向、新愿景,以及对世界女性文学发展的影响。
-
对知识女性精神再生的探寻——徐坤访谈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访谈
同性爱
女性精神
女权运动
理想主义
爱情
知识女性形象
徐坤
婚姻生活
-
描述:
精神再生 (以下称王):读你的小说,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小说中那些中青年知识女性形象,常常引起我多方面的思考。她们挑战、拆接传统与现代的种种行为方式告诉世人,她们仿佛是走出了性别人生的“涅槃之城”,获得了精神再生的一族,让人们真正看到中国女性文学和女性精神解放的双重希望。你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一定是融进了你智慧的彻悟?她们的行为方式是否是你认为理想的生活姿态?
-
走不出“心狱”困惑的当代女性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精神解放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走不出“心狱”困惑的当代女性
-
“坐云看世景”的荷兰华文女作家——与林湄女士畅谈她的魅力人生和长篇小说《天望》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梦想
救赎
坚韧
博爱
精神
-
描述:
林湄长篇小说《天望》的重要意义,就是以其独有的文学世界,打破了东、西方文化中心论,试图建构人类共同文明的希望。对话以谈《天望》为纽带,结合作者其他作品、真切的生命体验,以及当下的女性生存热点话题,揭示中华女性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遭际与坚韧。特别是作者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飘”着的脊梁,对民族性格优化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