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妈祖”形象和名称演变的历史研究
作者: 苏亚红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天妃   妈祖   演变   妈祖信仰   天上圣母  
描述: 妈祖,从一位民间神灵演变成官方神灵。这与历代皇帝的褒封有密切关系,这些褒封一方面是对妈祖功德的加封,另一方面是对妈祖形象和身份的塑造。从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钦宗首次赐予湄洲“灵女庙”庙额“顺济”开始,妈祖的形象就开始在官方的介入中发生了变化。之后,官方又给予妈祖“夫人”“妃”“天妃”“天后”,还有文人创造的“天上圣母”的称号,这无疑是对妈祖至高的崇敬。同时,民间也进行着妈祖名称的演变过程,即从民间女子林默到“神女”享受供奉,再至明朝时期的闽地和东南沿海“娘妈”称呼,发展到清代初期康熙年间则以“妈祖
论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精神危机
作者: 苏建荣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救赎   奥康纳   短篇小说   精神危机  
描述: 崛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南方文学以其新颖独特的风格和严肃而带悲剧色彩的主题、浓厚而沉重的历史感、罪恶感与失败感给美国文坛增添了异彩。在二战后成长起来的当代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被誉为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她一生笃信天主教,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作品多取材于南方农村小镇,描写中下阶层人们的生活和言行举止,精神危机是其作品永恒的主题。奥康纳素有“创造畸人的能手”之称,她相信作品中的人物畸形能使读者更深刻地洞悉人性、了解人生,并认为作家的责任是发掘并展现现实生活中令人厌恶的怪诞现象。长期以来,奥康
从《赫索格》对女性人物的刻画看贝娄的女性观
作者: 苏天兰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赫索格》   索尔·贝娄   女性观   贬低丑化   褒扬  
描述: 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美国犹太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最主要的小说家。贝娄的小说关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的精神危机,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关注心灵的挣扎与求索。而《赫索格》是其关注人生存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因此确立贝娄在世界文坛的地位。但是贝娄所关注的人物大部分是男性,而对生活在男性周围的女性却很少关注,甚至很多评论家认为贝娄作品中的女性只是男性成长发展的标志。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赫索格》中的几位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解读,认为作家贝娄在对几位女性的描述刻画中,也
沃顿<<欢乐之家>>的女性地位: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评视角
作者: 吴苏明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克思女性主义   《欢乐之家》   伊迪丝·沃顿   女性地位  
描述: 《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现代女作家伊迪斯·沃顿(1862-1937)的代表作,也是建立她作家地位的一部小说。自1905年出版以来,小说一直受到批评家的关注。伊迪丝·沃顿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女作家,她出生于纽约上流社会,对上流社会有深刻的洞察力,因此她的作品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已成为现代美国小说中的经典。《欢乐之家》中的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在男权社会中的不幸遭遇,为读者阐述了20世纪伊始时女子的生活和婚姻困境。结婚是这些女子的唯一出路,婚后侍奉丈夫是她们的天职,家中天使是她们必须的角色。谁违背了这个准则,谁就得下
从双重意识和妇女主义角度解读格罗丽亚·内勒的布鲁斯特街小说中黑人的困境与生存
作者: 李苏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格罗丽亚·内勒的布鲁斯特街小说   生存   困境   双重意识  
描述: 格罗丽亚·内勒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她通过对不同黑人男女角色的细致描写,不仅表现出了黑人的困苦生活和内心挣扎,也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国黑人为了生存和梦想拼命反抗,曲折前进的图景。美国黑人拥有双重身份——既是美国人又是黑人,而作为美国社会的边缘群体,他们长期受到忽视和压迫,经受了太多的苦难与挣扎。在这艰难而漫长的历史中,黑人女性所受到的压迫更为严重。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实现黑人的梦想,他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双重身份,应该怎样建立和谐的男女关系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而内勒的布鲁斯特街小说——《布鲁
浅析《搜神记》中的现实女性形象
作者: 苏日旭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现实生活   《搜神记》   女性形象  
描述: 《搜神记》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志怪小说,收录的神怪故事为人所津津乐遗,其中描写的女仙、女妖、女鬼等异类女子形象更是给千百年来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除此之外,《搜神记》中亦记录了一批现实生活中的女子,她们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体现了魏晋时期女性特有的风采。本文试从此方面分析,探讨志怪小说中生活在平凡现实里的不平凡女性形象。
对《良友》画报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 苏全有   岳晓杰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性   都市建构   《良友》   女性  
描述: 近年来,随着一些相关资料的出版,学界逐渐认识到《良友》画报的价值,继而加强了对《良友》画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闻传媒方面、社会生活方面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新闻传媒方面主要研究了《良友》的办报思想、编辑策略、品牌推广以及广告宣传。社会生活方面分析了《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再现了当时的民众生活,强调了其在都市生活构建和现代性中的作用。文化艺术方面则对《良友》的美术传播和文化价值进行了探讨。当然,其中也存在不足与问题,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者素质等方面。
中共早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 苏志宏   郝丹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機论   一体多元   妇女解放运动   功能论   中国共产党  
描述: 中共早期妇女解放运动指导思想经历了从重视妇女解放与无产阶级革命之间密切关联的“有機论”向强调妇女在整个革命战争中的重要价值和功能的“功能论”的转化,使妇女解放运动在给中国妇女带来空前解放的同时,又忽略了女性自身的权益与民族解放之间的内在关联。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当代视域中,应当将其中蕴含的历史资源转化为“一体多元”的新型妇女运动价值观,启动我国当代多元女性主体群自身的权利意识,方能继续完成中共早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未竞事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
中共早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回顾与反思——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作者: 苏志宏   郝丹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体多元   妇女解放运动   有机论   功能论   中国共产党  
描述: 中共早期妇女解放运动指导思想经历了从重视妇女解放与无产阶级革命之间密切关联的“有机论”向强调妇女在整个革命战争中的重要价值和功能的“功能论”的转化,使妇女解放运动在给中国妇女带来空前解放的同时,又忽略了女性自身的权益与民族解放之间的内在关联。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当代视域中,应当将其中蕴含的历史资源转化为“一体多元”的新型妇女运动价值观,激活我国当代多元女性主体群自身的权利意识,方能继续完成中共早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未竞事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
试论孙惠芬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
作者: 苏日娜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小说创作   乡土文化   孙惠芬小说  
描述: 纵览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在不知不觉中已走进了精英主义的误区。目前的市场化社会里,占绝大多数的底层女性特别是乡村女性,正面临着被女作家搁置的危险。真正有心注目底层女性的生存困难的女作家少之又少。而与此同时出现的另一现象是男性作家对于乡村女性形象的“他塑”,尽管也不乏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和经典的乡村女性形象,但都避免不了他们无法对男权中心文化意识的超越,远离日常生活的塑造,乡村女性形象一度陷入了脸谱化、类型化、想象化。孙惠芬作为为数不多的立足乡土的女性作家,她用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乡村女性的生活状态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