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审视自我 社会学经典、当代和跨文化阅读 第6版
作者:     马雪尼斯     贝诺克瑞提斯   来源: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本书是一本社会学选集,包括了77篇社会学经典、当代和跨文化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多方面反映了社会学的多元观点和方法,内容涉及社会学原理、社会问题、女性研究、婚姻家庭、动物权利等广泛领域。其中经典代表作选取了大部分社会学奠基者如迪尔凯姆、马克斯·韦伯等大家的……
高龙芭
作者:     梅里美   戴望舒   来源: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篇小说  
描述: 本书展示了在十九世纪文学中一个不多见的女性形象,她感情炽烈、豪爽正直,蔑视上层社会的“体统”,无视统治阶级的法纪,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在生活中出色地导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戏剧。
云南少数民族女作家笔下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
作者: 袁美华   来源: 滇池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构成   男性作家   人文景观   女作家   民间故事   文化传统   爱情   影视作品   女性形象   云南少数民族  
描述: 提起云南,人们就会想到天上的云彩,想到它奇特的山川地貌,悠悠的历史岁月,众多的民族构成和引人人胜的人文景观,而这一切,似乎都凝聚在各族妇女绮丽多姿的服饰上,高亢婉转的歌喉中,婀娜蹁跹的舞步里。很多描写云南的影视作品也总是乐于展示这一切,比如《芦笙恋歌》、《阿诗玛》、《孔雀公主》等,这些作品无疑满足了外界对云南的好奇心,也塑造了许多美丽动人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不过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这些形象大多是男性作家塑造的(有的是男作家根据民间故事改编而成的),正如云南女作家黄玲所说:许
二十世纪初期台湾通俗小说的女性形象-以李逸涛在《汉文台湾日日新报》的作品为讨论对象
作者: 黃美娥   来源: 台湾文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逸涛   新女性想像   日治时代   通俗小说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  
描述: 台灣小說的創作主要奠基於日治時代,但並非始自1920年代,在此之前的報章中便已出現若干小說作品,其中又以通俗小說為夥。此類作品,或出於日人之手,或成於古典文人,後者往往以淺近文言文書寫,究中,身任《臺灣日日新報》記者的李逸濤,最具盛名,而其早期創作頗多發表於《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上,且以描寫女性人物見長。本文透過剖析李氏作品,發現其人藉由廣受歡迎的通俗小說書寫,在大眾娛樂趣味中建構了頗具意義的新女性圖像,從虛構的俠女,到日常中的嬌女、母親、情人、繼母、寡婦、妓女……,或虛或實,呈顯豐富想像空間;尤其在台灣、
中西合璧,打造本土广告新模式
作者: 黄美琴   来源: 国际市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态度   经营模式   消费者   广告公司   女性形象  
描述: 彰显自我个性中国现代的消费族群中,新生代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新生代泛指16-25岁的青少年,他们追逐流行时尚,关注“个体自我”,用着新人
薄命红颜——拜伦的女性观试析
作者: 王美萍   来源: 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罪的言说体   早夭   工具   所有物  
描述: 拜伦笔下的女性人物大多妙龄横死 ,她们的早夭是作者受基督教父权性别观念的影响 ,将女性视为服务男性的工具、男性的所有物和有罪的言说体 ,并不自觉地投射在他的创作中的结果。
社会转型期的妇女社会工作
作者: 蒋美华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社会工作   妇联工作   社会转型   妇女工作  
描述: 本文分析了“妇女社会工作”与“妇女工作”、“妇联工作”的关系,对我国传统妇女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回审,阐明了我国传统妇女工作进行现代转型的必要性及其要跨越的主要现实障碍,指出强化妇女社会工作是传统妇女工作模式转化的关键。文章重点论述了转型期我国妇女社会工作整体推进的思路,即妇联组织的工作模式需进行现代转型,高等院校需强化对妇女社会工作的教研投入,社会力量特别是民间妇女组织需深度介入妇女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的社会政策法规运行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等,应努力构建“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三位一体模式,并朝着本土化
另类典范:当代台湾比丘尼的社会实践
作者: 陈美华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典范   社会实践   身份   形象   传统   主动能动性   身体   规范   性别  
描述: 本文希望在台湾民间/佛教女性的范域内,略尽棉薄之力,经由对当代台湾比丘尼「另类典范」的理论化建构过程,为广泛历史意涵之「另类历史」,迈开一个小脚步。基本上,我认为要探讨在何种意义与脉络下,有一群尼师们是「另类典范」,应该放在战後台湾社会文化的脉络里来建筑。在此脉络中,至少有三个子脉络是需要检视的:首先是台湾汉人父系/权社会,其次是佛教传统,再则是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新潮流。这三个脉络都是与一般社会对女性的规范和观点有关,也就是在战後不同时段里,对比於社会对女性的强势知识、价值体系,来谈比丘尼的另类知识、价值
论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学品格
作者: 王福美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部世界   李清照   女性经验世界   "女性文学"品格  
描述: 李清照以具有"女性文学"品格的创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些许亮丽.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学"品格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从个人出发的对女性经验世界的构筑;二、以女性视角为基点的对外部世界的介入.总体来说,李清照在她生活的时代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李清照对后来女作家的影响是深远的.
父系文化批评视野中的李清照论
作者: 邱美琼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系文化批评     评判标准   道德评判   李清照论   女性文学  
描述: 处于父系文化批评视野中的李清照论 ,存在着局部认可、道德评判及比较切近其女性特征的文本批评的三维视域。从历时的角度来看 ,其大体上有一个从“隔”到较为深入的繁复的历程 ,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确立相对公允的女性文学评判标准极富启示意义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