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寻找“金色的耶路撒冷”:简析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笔下知识女性的自我探求
作者: 石瑞莎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知识女性   自我探求   女性主义  
描述: 英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作品涉及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她被誉为"妇女的小说家"。本文采用女性主义的批评方法,从德拉布尔早期小说《金色的耶路撒冷》、《盖瑞克年》和《黄金国度》中的知识女性形象入手,指出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女性在面对工作、生活及婚姻时所做出的种种艰难选择,以及为自我探求所做出的种种尝试,从而以小窥大,揭示出20世纪中下叶英国知识女性的生存境遇。
冰心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批评与阐释
作者: 王军   石瑞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阐释   冰心   女性主义批评  
描述: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原型是由冰心的新女性思想和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形象组成。研究冰心的女性主义文学以及女性主义的批评与阐释有助于了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切入与共融流变关系。冰心提出的有关女性问题、女性身份和女性语体的话题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肉体的抚慰,精神的拯救:试论张贤亮小说女性形象
作者: 石瑞卿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继承   开拓   张贤亮   形成缘由   女性形象  
描述: 张贤亮是八十年代伤痕和反思小说作家中相当突出和耀眼的一位,他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文革”中现代知识分子痛苦经历和身心挣扎的作品。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知识分子的苦难生活,通过描绘知识分子在磨难中灵魂和肉体的反复碰撞,表现他们努力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艰难旅程,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思辨意味和悲壮的浪漫色彩。这些作品反映了文革时代知识分子痛苦经历和身心挣扎,表达了他对个人价值实现和人性的哲学思考,但同时也因为他作品中正面而大胆的“性”描写而受到种种非议。由于作者特殊的成长经历和政治遭遇,及其所受的教育背景,使得他的作品有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再现
作者: 石瑞莎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色的耶路撒冷》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磨砺》   女性再现   《盖瑞克年》   《黄金国度》  
描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当今英国文坛中一朵奇葩。自从第一部小说《夏日鸟笼》于1963年发表以来,德拉布尔一直笔耕不辍,硕果累累,迄今已发表了多部长篇小说和若干短篇小说,还出版了《阿诺德•贝内特传》和《安格斯•威尔逊传》两部人物传记,发表过大量的文学评论,并主持编撰了《牛津英国文学指南》。她曾荣膺布莱克纪念奖、罗斯纪念奖、爱•摩•福斯特奖等多项文学大奖。 德拉布尔不仅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而且保持着洞察生活的敏锐视角,她尤其关注知识女性的命运,并运用英国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文化批评
作者: 纪颖   杜艳春   王学瑞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卓越贡献   女性作家   文学作品   自我意识   文化批评理论   社会文化   英国女性文学   文学研究   女性形象  
描述: 研读19世纪女性文学作品,我们能够发现这些女作家尽管在追求独立的自我意识上走得并不彻底,但并不能否认她们在这方面所作的艰苦努力和卓越贡献。一、文化批评在国内外的缘起和发展文化批评是文学研究的一种方式,文化批评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范式,它的兴起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据后现代人类学研究,文化批评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乃至更久远的时代。20世纪英国著名的文
一盏洞察女性世界的明灯:重拾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
作者: 纪颖   纪雪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者   男性话语   中产阶级妇女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女性世界   女权主义   文学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数千年的西方文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以男性的视野、观念和标准来审视世界的纯男性的文学史。直到18世纪后期,随着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文坛上由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才终于被打破。此时期英国大批中产阶级妇女积极参与文学写作,一时间表现女性独特情感和意识的作品大量涌现,从此宣告女性文学崛起于男性话语主宰的世界,并以一发而不可收的蓬勃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文化身份与边缘创作研究
作者: 刘志芳   王军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文化身份   女性主义批评   边缘创作  
描述: 黑人女性文学中对文化身份的寻找、定义与建构打破了传统僵化的、白人主流的、父权制文化框定的族群文化身份,代之以流动的、差异的、主体的黑人女性生存体验,给主流文化带来了创新式变革。黑人女性作家采用黑人种族与文化的边缘性给予她们的特殊有利位置成功地改写了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被边缘化的命运。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冰心的文学创作
作者: 纪颖   刘亦格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文学创作   冰心  
描述: 堪称“中国文坛祖母”的冰心,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她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永远占据一席之地,是伴随着她笔下有知识、有才华、思想前卫的新一代女性形象的构建及其本人独具内涵的现代女性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书写范式逐渐走向完善的。冰心的文学创作体现了她自己独具个性的女性主义视角,也反映了她对女性主义文学的一种渴求与探索。
黑色声音的呐喊——解析《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纪颖   张晓敏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女性意识   《所罗门之歌》   两性和谐  
描述: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不仅仅是单纯反映美国黑人的悲惨处境、揭露广泛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和对种族平等的渴望与抗争,而是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探索美国黑人的整体命运,开创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新天地。《所罗门之歌》是一部有关黑人男子奶娃的成长史,化解两性之间的对立、找到处理种族问题的办法、恢复传统中的生命活力正是莫里森创作《所罗门之歌》的初衷。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