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妇女在20世纪巴勒斯坦民族运动中的角色及其特点
作者: 梁嘉真   来源: 理论观察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妇女   民族运动   权利   巴勒斯坦  
描述: 巴勒斯坦妇女运动植根于追求独立的民族运动,然而,妇女只关心民族问题,忽视和逃避社会问题。虽然巴勒斯坦妇女运动应民族运动的发展而产生和壮大。但是妇女权利状况的改善并不明显。在20世纪不同阶段的民族运动中.巴勒斯坦妇女的角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运动的后现代精神
作者: 程勇真   来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现代精神   有机主义   反物质至上主义   反未来主义   女性主义   反二元论  
描述: 由于西方女权主义话语的涌入 ,也由于中国妇女运动自身发展的逻辑结果 ,新时期的中国妇女运动与后现代精神有着内在的契合之处 ,即它的有机主义、拒斥二元论思想、反物质至上主义和反未来主义的历史观。
谈谈家务体制的改革
作者: 许真   来源: 报刊资料选汇(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谈谈家务体制的改革
走向社会的美国妇女
作者: 芝真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走向社会的美国妇女
《西厢记》莺莺像题诗的讹传与误读
作者: 吴真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刊本   黄峨   毛滂   杨慎   女性文学  
描述: 北宋男性词人毛滂的《调笑·莺莺》本是一诗一词的联章体转踏词,明代《西厢记》坊刻本因误解《调笑》文体而将诗词分录,词作部分被误作他人作品。杨慎《调笑白话》“檃括”毛滂《调笑》,续写七言诗,此举被误作杨慎与夫人黄峨之间的诗词唱和。晚明至清中叶的多种闺秀诗选因此收入《调笑·莺莺》,作者均署为黄峨,从而造成批评家的误读,影响极大。清刊《西厢记》再将此诗用作卷首莺莺像的题诗,署名“杨升庵夫人”,成为流行版本。同一首《调笑·莺莺》,在三种文学系统中分署着三个不同的作者,各行其道。一首男性词人的平庸亵词,一旦被误作女性
文苑、多罗与华鬘-王蕴章主编时期(1915-1920)《妇女杂志》中“女性文学”的观念与实践
作者: 胡曉真   来源: 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蕴章   女性文学   妇女杂志  
描述: 本文旨在藉由《婦女雜誌》前六年的相關資料,探討清末民初時期「女性文學」的理論與實踐。論文的重點在1910年代所謂舊學「才女」與「新女性」及其文學活動之間的延續與斷裂的問題,換言之,即試圖觀察1920代新文學女性作家出現以前,出身閨秀傳統的才女們如何堅持或者調整自己的身段。本文探討《婦女雜誌》的編者、作者與讀者如何分別理解女性文學的概念,又如何共同構成一個不斷自我複雜化的論述系統。爲了凸顯論點,筆者將以文苑、多羅與華鬢三個詞語分別代表女性文學這一概念的核心、衍異與終極轉化。
《吕蓓卡》中的“空间”要素
作者: 钟真   来源: 学园:教育科研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   《吕蓓卡》   女性哥特小说  
描述: 达夫妮·杜莫里埃的小说《吕蓓卡》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看成是一部传统的浪漫爱情小说。本文以当代女权批评关于女性哥特文学的理论,对这部现代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进行重读,指出小说沿袭女性哥特传统,着力于描写女主人公在陌生环境中所产生的禁锢和焦虑,并展现女性思想对于构建自我空间与实现自我认同的追求。
丁玲小说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作者: 尹真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风格   丁玲小说   丁玲   女性形象  
描述: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是现代第一代女作家创作进入沉闷期时出现于文坛的新秀.在她50多年的创作生涯事,她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丁玲的创作中,成就最大的无疑是那些以女性为题材的小说作品.在她的这一类小说作品中,女性形象占有很重?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传记文学
作者: 郭玉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盖斯凯尔   茨威格   性别   女性认同   性别话语  
描述: 19世纪至20世纪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深入发展到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时候,性别研究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分支也由此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本论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两个书写女性的传记文本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男女两性在创作风格、性别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这两部传记分别是斯蒂芬·茨威格的《断头艳后》和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夏洛蒂·勃朗特传》。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认识角度出发向读者展示了两位不同性别的作家在传记中所呈现的文学面貌,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探讨茨威格和盖斯凯尔夫人
潘人木小說研究
作者: 陳良真   来源: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說   反共文學   五○年代   懷鄉小說   潘人木  
描述: 潘人木(1919)以〈如夢記〉、〈蓮漪表妹〉、〈馬蘭自傳〉陸續獲得中華文藝獎,並被定位為反共小說代表作家。對五○年代政府的文藝政策而言,她的小說具有高度的貢獻。除此意義外,其小說內容取材多為女性成長的歷程,對開發台灣女性成長小說文類的寫法貢獻不小。潘人木以長篇小說最為膾炙人口,一般研究者多忽略其短篇小說的表現,故本論文研究的範圍包括甚少人注意的短篇小說,且從時代的因素探討其小說主題及內涵,分析人物塑造及藝術表現。本論文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首先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方法與章節配置、文獻探討、研究範
< 1 2 3 4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