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珊】搜索到相关结果 175 条
-
评亚历山德拉:男性偏见中站起的女英雄
-
作者:
李珊珊
来源: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对比
偏见
-
描述:
美国女作家威拉·凯瑟在其代表作<啊,拓荒者!>中,塑造了亚历山德拉这一勤劳睿智独立的西部拓荒女性角色.她通过努力成功地实现了女性的自我价值.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观点的角度将亚历山德拉与小说中的其它男性角色进行对比,以分析亚历山德拉这个挑战男性偏见的女性形象.
-
评亚历山德拉:男性偏见中站起的女英雄
-
作者:
李珊珊
来源:
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对比
偏见
-
描述:
美国女作家威拉·凯瑟在其代表作《啊,拓荒者!》中,塑造了亚历山德拉这一勤劳睿智独立的西部拓荒女性角色。她通过努力成功地实现了女性的自我价值。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观点的角度将亚历山德拉与小说中的其它男性角色进行对比,以分析亚历山德拉这个挑战男性偏见的女性形象。[著者文摘]
-
评亚历山德拉:男性偏见中站起的女英雄
-
作者:
李珊珊
来源:
井冈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对比
偏见
-
描述:
美国女作家威拉·凯瑟在其代表作<啊,拓荒者!>中,塑造了亚历山德拉这一勤劳睿智独立的西部拓荒女性角色.她通过努力成功地实现了女性的自我价值.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观点的角度将亚历山德拉与小说中的其它男性角色进行对比,以分析亚历山德拉这个挑战男性偏见的女性形象.
-
《美食、祈祷和恋爱》的人物形象刻画
-
作者:
吴珊珊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祈祷和恋爱》
人物形象
女性
《美食
-
描述:
影片《美食、祈祷和恋爱》于2010年在美国公映,该片由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散文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同名畅销回忆录改编,由瑞恩·墨菲编剧和导演,布拉德·皮特担任制片人,朱莉亚·罗伯茨、哈维尔·巴登担纲主演。这部电影从女性视角出发,讲述了主人公利兹(Liz)为期一年的环球之旅,片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的形象刻画相当成功,因此本文将从女性自我意识角度对作品中的几位女性角色进行分析和探讨。
-
Female Figures in Tragedy—The Comparison of Female Figures in Shakespeare’s Macbeth and Polanski’s Film Version of Macbeth
-
作者:
李珊珊
来源: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兰斯基
麦克白
莎士比亚
女性人物
-
描述: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追捧,《麦克白》作为四大悲剧之一,更是被不断地被演绎、研究。波兰斯基的电影《麦克白》重新展现了莎翁的名作,他在保留原作精华的同时,将自己对《麦克白》中女性人物的理解更深刻地表现出来了。本文拟通过麦克白夫人和女巫,来分析莎士比亚对剧本中女性人物的刻画,再将波兰斯基的影片与之对比,并结合波兰斯基生平,对其创作意图试做猜想。
-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命名现象
-
作者:
韩珊珊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继承与发展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命名
-
描述:
玛雅·安吉罗的《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创作的重要里程碑。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创作了这部自传体小说,展现了樊笼中的黑人文化身份意识,在已有基础上对黑人自传体小说既继承又发展。本文拟从小说中的命名现象来分析安吉罗对黑人自传体小说的继承与发展。
-
『源氏物語』の女性像
-
作者:
石珊珊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平安时代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探讨《源氏物语》所塑造的妇女形象之前,首先必须了解作品诞生的背景。本论文对作品具体的时代背景,从平安时代的政治文化和婚姻制度这两方面进行最基本的论述。当时,藤原氏一族作为天皇的外戚,建立起摄关政治,掌握国家大权。出于掌握最高权力的需要,利用自己的女儿,构成与天皇的姻亲关系,成为外戚,以此来巩固、扩张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为了将自家女儿拥立为皇后,贵族的父亲们想方设法提高女儿的竞争地位,具体做法之一就是让她们从小就学习成为皇后必须具备的学问和修养,竞相招揽才女做他们女儿的侍从女官。这种风气造成了平安时期所谓“
-
近十年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意识研究 (2004-2014)
-
作者:
邓珊珊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男性导演
女性意识
商业化
-
描述:
以“女性”为主题的电影是近十年电影创作者们比较偏爱的电影题材。女性电影发展至2004年以后,“女性电影”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新时期(1979年以后)初期以“女性”为题材的电影”,不管是女性创作者也好,或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均是去“性别化”“政治化”倾向明显的,但是关于“女性”的电影文本发展至2004年以后,已经有了成熟的叙事模式和常用的镜头化语言。在这时期,男性创作者或是女性创作者对于“女性意识”都有了不同的表达。男性导演镜头下的“女性”逃脱不了被观看的位置,是男性视角下的“情色奇观”。虽然男性导演有意的
-
论马俪文的电影创作
-
作者:
谢珊珊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马俪文
现实主义
商业电影
电影时空
-
描述:
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分三个部分对马俪文的电影进行较为全而、系统的分析,并将从中概括出马俪文作为一个新生代的女性导演,在电影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美学风格,力求找出其从前期到后期创作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第一章从女性视角的角度深入剖析马俪文在电影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异乡女性的都市成长主题,围绕着“闯进-打破-融入-拯救”这样的创作模式进行具体评析;同时也介绍了其女性视角下看待两性的不同结果。马俪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都是光辉耀眼、可爱可敬的形象,而男性则是以自私虚伪卑劣的形象出现。这种人物形象的设置,与
-
踟躇于边缘的“他者”
-
作者:
郭珊珊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意识
男女导演
新时期以来的电影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一种制度性存在,父权制早已成为历史,但父权制的意识形态却依旧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现实存在。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存在显然会对电影创作产生影响。女性主义者针对男性中心话语下的电影创作对女性主体性的消解和对女性意识的的歼灭展开了全面的批判。本文主要以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视点,对新时期以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近期)电影创作中男女导演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当前文化语境下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面临的困境以及走出困境的出路。 80年代男女导演的电影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具有较明显的新时代的气息。具有新时代特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