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困境与推理艺术
-
作者:
符玲玲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战后日本
松本清张
女性困境
社会问题
推理小说
-
描述:
松本清张是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很多推理小说都已被翻译并介绍到了中国。本论文一共由四个部分组成:序言、上篇、下篇和结语。序言简单地介绍了松本清张这个作家以及中国文学界对其作品的翻译和研究现状。该部分还简要地介绍了松本清张一个重要的文学主张,指出在他的大量作品中,关于女性困境的揭示与探讨至少是其主要聚焦点之一。
上篇分三小节,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战后日本女性的生存困境。松本清张在作品中创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她们像日本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在对二战后日本女性的生存困境进行
-
论中外文学中的女巫形象
-
作者:
焦玲玲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演变
女巫形象
文学作品
多元文化
世界文学
人本文化
中外文学
-
描述: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只要是接触过描写女巫作品的读者,都会对文学作品中的“女巫”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可以充分地说明《哈里·波特》一出再出,成为畅销书的原因。描写女巫的作品层出不穷,而更重要的是文学作品中所营造的充满幻想色彩的氛围,常常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女巫经常是代表一些超自然因素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它们为整个文学作品奠定基调,营造了适当的艺术氛围,在场景、情节安排、戏剧结构、表现人物性格、主题上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是整部作品中一个有机的因素。 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读者总是渴
-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创作与发展
-
作者:
黄玲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历程
少数民族
女性文学
云南
-
描述:
经过新中国建立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云南各少数民族不但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还涌现出一批女性文学写作者。各民族女性参与到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中,是历史的进步,对云南文坛的繁荣和文本形式的多元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唐代宫廷女性诗歌创作探视
-
作者:
夏彩玲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宫廷女性
唐诗
女性文学
-
描述: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许多女性也展示她们的才华。那些生活在宫中里的女性上自皇帝下自宫女,包括皇后、公主、妃子、宫廷女诗人,通过她们的笔触展示她们的生活、情感与追求。这些多彩多姿的女性诗篇,是研究唐朝宫廷文学与女性文学的一面镜子,在中华诗坛上为自己赢得重要的一席。
-
巨大的“个人”与“微小”的市场——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与市场意识形态的建构
-
作者:
叶秋玲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化
身体书写
市场社会
消费社会
精神生活
女性主义写作
文本
新意识形态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探讨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精神生活问题,首先必须直面的基础是市场社会的发展.1978年以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的改革开放为整个中国社会展开了一幅全新的经济增长蓝图,全民上下都卷入了一场关于"现代化"的主导想象模式中,通过政府的一系列举措,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经济增长方式被彻底转变,市场成为了资源配置、利润分配的主要手段.
-
Trudging along the Journey of Self-exploration: On Louisa in The Man Who Loved Children
-
作者:
廖佳玲
来源:
上海对外贸易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Stead
literature
consciousness
female
Christina
-
描述:
《热爱孩子的男人》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克里斯蒂娜·斯特德于 1938-39 年基于她自己童年的生活经历而撰写的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经典著作。斯特德是 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与帕特里克·怀特齐名的澳大利亚作家”,她的这部作 品曾被誉为“可与《战争与和平》、《罪与罚》以及《追忆似水年华》媲美”的名 著。小说通过讲述一个美国中产家庭中令人发指的家庭纷争,对女性在家庭和社 会中的生存状况进行了严肃的思考;深刻地刻画了 20 世纪早期的女性在当时强 大的父权文化统治下为争取独立、实现自我的艰难历程。恰如斯特德在写给一
-
试论丁玲小说女性意识的超前性和现代色彩
-
作者:
郑玲玲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价值
女性意识
婚恋
忧患意识
-
描述:
在众多现代女作家的女性文学创作中,丁玲小说对性爱的理解,对女性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思索,独特并闪烁出一定的现代色彩。其女性意识的敏锐和深刻,特别是女性意识与社会意识、民族意识的融合,都是超前的,具有穿越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
冲不破的藩篱
-
作者:
陈玲玲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德莱塞
觉醒
男权意识
女性主义
失败
-
描述:
独特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以及绵延的文化传统和特定的文化氛围,使德莱塞既深切地同情女性又对女性怀着强烈的控制情绪。这种矛盾的观念表现在他的创作中,就使得作品中的主人公既有具有觉醒意识的女性,又有具有男权意识的男性。这种矛盾在德莱塞创作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本文首先通过对德莱塞的家庭和生活经历的分析,探讨了他塑造人物形象和安排故事情节的内在原因。接着,通过对其作品中男性形象(包括父辈形象和强者形象)和女性形象(强者形象、弱者形象和反抗者形象)的分析来证明:虽然德莱塞对男权中心的传统进行过反抗,虽然在其创
-
《紫钗记》和《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形象——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的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人文思想
-
作者:
张玲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威尼斯商人》
《紫钗记》
女性
-
描述: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紫钗记》和《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系列反封建传统的新女性形象,从人性和人的价值角度探寻女性的处境和命运,为女性提出了作为“人”的生命欲求,呼唤人性的解放。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是他们人文关怀的最伟大、最集中的体现。
-
《紫钗记》和《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玲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紫钗记》和《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