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我国农村妇女杂志和打工杂志中女性形象的研究
作者: 聂玲玲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妇女杂志   性别歧视   混合类型   打工杂志   女性形象   性别平等  
描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大量农村妇女进入城市务工,一方面她们获得了在城市短暂就业、发展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受到了传统的父权文化和新的性别分工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与此相对应,主流的大众媒介很少从性别的角度关注她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对“打工妹”群体的关注和研究是对我国女性群体内部再分化的弱势群体的学术和人文关怀。从性别理论和传播学理论入手,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农村打工女性经常接触的、不同类型的杂志如何描述她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是否含有性别歧视,并解读传播内容中的社会、性别和权力含义。
现当代女性文本与身体叙事
作者: 顾晓玲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叙事   女性文本   文化意味  
描述: "身体"是当今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主要应用于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现象解读.相比于男性,女性文学的私人化性质使文本更具有亲身性,即更注重身体感受和欲望的表达.所以本文尝试用身体范畴来观照我国现当代女性文本的叙事,展示文本中想象、处理、呈现身体的方式,以及其中体现的女性欲望、身体经验的表达规范,从而认识在这样一个纷纭的世纪,女人从面纱半掩到自如呈现再到放纵狂欢的身体叙事历程,进而分析其中蕴含的深刻的文化意味.
勞動基準法與兩性工作平等法立法之比較:性別觀點的分析
作者: 邱意玲   来源: 国立成功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義理論   性別   歷史比較分析法   兩性工作平等法   勞動基準法   勞動條件  
描述: 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近二十年來是呈現上升的情形,女性勞動比例的增加,相對女性勞動條件法令的保護與規範更顯重要。而勞動基準法與兩性工作平等法皆規範女性勞動條件,既然已制訂了勞動根本大法-勞動基準法,為何另立兩性工作平等法? 本研究採用歷史比較分析法,以女性主義理論為基礎,從「性別」的觀點比較國家機關、立法者、利益團體及社會運動等結構因素,如何影響勞動基準法與兩性工作平等法的立法過程,以及體現在兩法間女性勞動條件法令的轉變。 本研究發現可分為四個面向:首先,此兩法的立法結構成因是不同的,勞基法主要是威權體制下由
新新人类的女性书写
作者: 西慧玲   来源: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文学  
描述: 本书是一部文学评论,评论的是当代“另类”、“出位”的女作家,她们悖离传统,趋于时尚,追求媚俗,表达欲望。如美女作家棉棉、卫慧等。作者把女性文学这个在中国散发着别种气息的文学领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挖掘,供读者欣赏。
失声的女性——《散步》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孙慧玲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章   课标教材   课文   苏教版   亲情   形象分析   男尊女卑   人教版   《散步》   女性  
描述: 失声的女性——《散步》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西泠闺咏》中的女性群像
作者: 锺慧玲   来源: 东海中文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文述   西泠闺咏   杭州   女性形象   女性美学  
描述: 清代陈文述《西泠闺咏》五百首诗,主要在吟咏上古以迄清代与杭州相关的女性。此书流露了陈文述对古今女性的高度兴趣与关注。本文首先考察陈文述写作的缘起与背景;其次探讨《西泠闺咏》中的女性形象,依其身分阶层,分为宫闱妃嫔、节妇烈女、闺阁才媛、姬妾侍婢、妓女歌儿、方外庶民六节论述。再者,探讨《西泠闺咏》中的女性美学。分别由德,才、色三者分析陈文述对女性的观看、期待及审美的理想,进而见出其女性书写,实亦为自我展演。
中央国家机关妇工委召开表彰大会
作者: 王玉玲   来源: 紫光阁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妇联   黄燕   巾帼建功   工会联合会   妇女工作会议   国家机关工委   甄砚   工作效益   中央国家机关   妇女组织  
描述: 2005年3月4日上午,中央国家机关妇工委召开了中央国家机关第十三次妇女工作会议暨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会上表彰了30个"巾帼建功"先进集体、50名"巾帼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悲剧性意蕴
作者: 张玲   来源: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性意识   悲剧意蕴  
描述: 新时期女作家的创作中,女性意识的醒目及固守不容忽视,那些表面上看来写个人情感或仅从女子角度察看生活的作品,实际上已包含了她们对世界普遍的认知,包含了她们强烈的进取精神和自我反省。她们的作品中更多情感与情绪特征的表露,形成了一种浓浓的悲剧氛围;几乎所有新时期女作家自身或作品中都呈现一个情感转化进程,包括旧的自我的否定与新的自我认同之间的一段空白,而悲剧性正在于对这种空白和认知的不断重复。
我国城市老年妇女的心理与调适
作者: 陈巧玲   来源: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年妇女   调适   心理  
描述: 以往的女性問題研究中,注意力在成年女性和青少年女性上,對老年婦女的研究相對較少。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的到來,對老年婦女這一脆弱群體的研究便顯得尤為重要。我國城市老齡化過程中老年婦女承受了人口迅速老化的後果,因此對當前城市老年婦女的心理的關注並提出心理疏導與調適有其特殊意義。
巴金前期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作者: 李玲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中心意识   文学形象   巴金   革命叙事   男性世界   系列小说   女性主义   20世纪40年代  
描述: 该文认为,巴金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小说,从总体而言,是以子辈男性青年为主体的现代启蒙叙事,现代革命叙事,巴金在这些小说中的正面女性文学形象主要集中于自始至终都以美好心愿对待男性世界的女生身上。她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受难的天使型女性,以鸣凤,瑞珏,梅为代表,主要出现在巴金前期的反封建系列小说中;另一类是新生的圣女型女性,以李静淑,张文珠,李佩珠为代表,主要出现于巴金前期的革命系列小说中。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