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谈日本古代女性的自我意识:读《蜻蛉日记》
作者: 金桂玲   来源: 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藤原道纲之母   爱情   女性文学  
描述: 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女性文学盛行,特别像日记、随笔等带有自省精神的创作形式成为表达人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从10世纪末期到11世纪中期,日本的女性文学创作异常活跃。特别是藤原道纲之母所创作的《蜻蛉日记》,被誉为日本女性日记文学的先驱。描写了其20余年的经历,表达了对丈夫的不满及追求自我意识的精神。
论《长恨歌》中母爱意识的缺失
作者: 张广玲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爱意识   母女关系   女性意识   良母形象  
描述: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的一颗璀璨的亮星.在每次的文学思潮中她都走在最前面,尤其是在女性文学里.她的作品往往以女性为主人公,书写她们的命运及柔弱而旺盛的生命力,表达对女性的关注.在<长恨歌>中,王安忆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敏感叙说了一个令人感慨的命运,成功地塑造了王琦瑶这一形象.且不论<长恨歌>所引起的其他争议,仅从其中母女(子)关系的不和谐、母爱意识的残缺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拒绝塑造"良母"形象,而这种拒绝正是王安忆以守为攻女性反抗意识地表现.
情感劳动:研究劳动性别分工的新视角
作者: 马冬玲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马冬 《妇女研究沦丛》2010年3期,7300字 从劳动的角度探讨性别不平等是女权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取向,而性别与劳动的核心问题是劳动的性别分工。分配给女性的劳动不仅是身体劳动
试析作家中玫瑰女神的女性主义叙事观及其意义
作者: 李庆玲   来源: 中国教育导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芙堪称作家中玫瑰女神,这位女性主义文学奠基人突破传统保守的写作手法,进行实验性的文学形式改革,本文通过作者叙事的角度和口气,来感知其作品中时空的延伸,交叉叙述,在表象与内心的叙事结构网中以圆心为点来收集、吸引周围“散乱”的事件和人物,呈现一个深刻的叙事悖论:勇敢与怯懦同行,信心与绝望并存。 关键词:叙事学 女性主义者 网状叙事结构 悖论 弗吉尼亚·伍尔芙,这位爱读书最爱玫瑰的女子,不仅用玫瑰来比喻读书的哲理,而且她认为乱读是“愚昧而徒劳地浪费精力”,“为了给一盆玫瑰花浇
“十七年”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批评
作者: 李玲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批评   十七年电影   女性形象  
描述: “十七年”电影(1949—1966年)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而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成为这一时期留给电影史最深刻的记忆。女性在经历了长达几千年被忽视的痛苦过程后,终于迎来了属于她们的春天,成为了被表现、被关注和被书写的对象,她们一扫中国早期电影中女性悲惨、消极、弱小的性情,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英雄”,在主流意识形态下承载了体现独立女性意识的表现功能,因而具有了某种象征性的意义。本文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运用女性主义批评以及类型学等相关理论,系统梳理女性形象在特殊历史阶段下类型化的艺术特色,通过分
古埃及女性艺术形象审美取向及其原因
作者: 苏秀玲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取向   古埃及艺术   原因   女性形象  
描述: 古埃及艺术独特的创作风格、高超的艺术水平至今令人折服\惊叹。古埃及艺术以埃及宗教为基础,表现了他们对宇宙的理解,对人生的思考,为我们探寻这个神秘国度的精神内核提供了直观的依据。提起埃及文明,我们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可能是巍峨的金字塔、神秘的斯芬克斯像,当然还会有美艳的奈菲尔提提王后头像。女性形象是古埃及艺术的重要因素,其审美取向是由社会、经济、宗教、原始思维和男性审美视角、正面律等因素综合形成的。研究女性形象的审美取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埃及人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对埃及艺术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把握。
木兰故事在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变异
作者: 郑伟玲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异   启示   动画电影   《花木兰》   原因  
描述: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中叙述的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参军的故事在中国代代相传,人尽皆知。以其为原型进行改写的版本也屡见不鲜。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其改编为动画电影《花木兰》。木兰故事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了经典的叙事符号,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文本形态。过去对于木兰故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木兰的姓氏、籍贯、出生年代、故事真实性的考证以及关于木兰叙事主题的争议上。随着迪斯尼动画影片《花木兰》的问世,学术界对木兰的研究进入多样化的状态,有从叙事学角度,有从女性主义角度,也有从后殖民主义角度,不一而足。
摆脱母亲的枷锁
作者: 蔡玲燕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批评   爱尔兰天主教   史蒂芬   心理分析   乔伊斯   母子关系  
描述: 乔伊斯的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女性形象一直广受批评家们的关注,而主人公的母亲迪达勒斯夫人作为其中最主要的女性角色,虽然在小说中的直接描述甚少,但是通过史蒂芬的复述可以窥见母亲在其心目中的分量。母亲是童年时期史蒂芬的精神依靠,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作为一名虔诚的爱尔兰天主教徒,其宗教理念也对史蒂芬影响颇深。迪达勒斯夫人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母亲,但是随着史蒂芬的成长,他却将母亲视为其追求艺术之路上的最大羁绊。本论文将探讨《肖像》中的母子关系对于主角史蒂芬的最后离开爱尔兰的决定性作用。围绕母亲
论《占有》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作者: 吴建玲   来源: 南华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人生历史困境和女性的人生生存经验,以及怎样实现女性的主体意识是女性主义的重要主题之一。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在社会生活关系,家庭生活中的独立自由地位。主体价值的自觉认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本文以A.S.拜厄特的《占有》为文本,从女性主义视角,借助Kellerman的个人空间理论,研究书中的三个女性人物在个人空间中(宏观空间,中型空间,微观空间)她们的女性主体意识是如何受限制,她们的斗争的内容以及她们采取了怎么样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女性主体意识。 本文一共分成
以社会性别角度解读腾讯女性频道
作者: 连惠玲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频道   生理性别   文本  
描述: 自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之后,我国关于媒介与女性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就研究总量及研究深度来说,很难与其他新闻传播学分支相比。而在这相当有限的研究里,女性与网络媒体的研究更是不够,研究成果也十分单薄。虽然目前媒介与女性研究产已经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媒介与女性的学科化发展逐渐成熟,然而媒介与女性的课题在新闻传播学中还处在一个边缘位置。 2000年以后,大量商业女性频道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商业网站女性频道被视为女性崛起的平台、实现女性话语权、信息平等权的公共空间。女性频道也因其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