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哥特视野下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中的女主人公——以简·爱和麦琪·塔里夫为例
-
作者:
王佳
王晓利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哥特
女性意识
反抗父权制
-
描述: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迅速发展,夏洛特·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简·爱》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典型的女性哥特小说。小说主人公简·爱和麦琪·塔里夫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们打破常规勇敢自由地追求理想的生活,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渴望成为的新女性典范。在女性哥特这一视角下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了解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作家及广大女性对父权制社会的抗争以及女性作家在反抗过程中的矛盾意识。
-
女性哥特视野下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中的女主人公
-
作者:
王佳
王晓利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迅速发展,夏洛特·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简·爱》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典型的女性哥特小说。小说主人公简·爱和麦琪·塔里夫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们打破常规勇敢自由地追求理想的生活,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渴望成为的新女性典范。在女性哥特这一视角下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了解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作家及广大女性对父权制社会的抗争以及女性作家在反抗过程中的矛盾意识。
-
论湖湘女性文学的三种文化资源
-
作者:
王叶青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湖湘女性文学特指20世纪以来在湖湘文化熏陶下的湘籍女作家的文学创作。20世纪以来,湖湘女性文学是一条璀璨的文学星河,它的繁荣,与所处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中各个文化因素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它始终处于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的不断交流之中,正是在西方文化、湖湘文化、性别文化的交融与浸润中丰富自身,最终形成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整个民族的独特个性。
-
浅析《到灯塔去》中的“非个人化”因素
-
作者:
王远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个人化
意象非个人化
叙事非个人化
-
描述:
作为"现代主义"艺术的开创者之一,现代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西方女性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她对"非个人化"理论的运用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进入了永恒的时空。本文从叙事的非个人化与意象的非个人化等方面入手,探究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对"非个人化"的理解及运用。
-
舒婷的女性语言书写
-
作者:
王姗姗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女性语言
舒婷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通过舒婷诗歌的分析,探讨了其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内容情思和女性主义写作风格,这对女性文学的探讨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
再论安妮宝贝十年都市女性文学写作的后现代性
-
作者:
王帅利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裂
虚无
后现代
爱情
城市
-
描述:
安妮宝贝是90年代末至今在年轻受众群体中,特别是年轻都市女性群体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试图探求现代人心灵中的“空虚与黑暗”,为“个人内心的孤独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间隔和冷漠”寻找源头和出路。溯其源,她认为是由于现代都市物质化和不确定性带来的选择障碍,以及由此引发的归属感的沦陷和信仰的迷失;面对这样的现代困境,安妮把眼光转向人对于情爱的向往和诉求,在这样的时代,“相爱”是否成为可能,具有“匮乏感”的我们是否能在他人身上印证自我的价值和意义?安妮通过书中一个个人物不断做着尝试和探求。本文使用了文本细读和
-
浅谈清代女性的文学创作
-
作者:
王翠兰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文学创作
女性
-
描述:
本文对清代女性的文学创作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并总结了女性文学作品内容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