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谈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话语表达
作者: 崔婷   王莹莹   来源: 青年文学家(A版合创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   话语权   身份认同  
描述: 谈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话语表达
僭越的性爱模式建构:从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同性恋题材小说谈起
作者: 王艳芳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代女作家   性爱模式建构   同性恋题材  
描述: 同性恋书写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性爱模式建构中属于异性恋与恋母之间的间性性爱模式。这时期异性爱与母爱的冲突充分说明女性写作中的自我认同由恋母情结转向异性恋的艰难,同时也证明了女性自我主体性的孱弱,女性写作还没有完全从传统文化的依附中解脱出来,再一次证明中国女性写作较为初级的状态。故此间性性爱模式既是僭越的,又是折衷的。
电影《简·爱》中的经典台词赏析
作者: 王艳萍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男女平等   经典台词   女性主义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是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女性作家,她在女性文学的兴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评论家认为她晚期的作品《雪莉》以及《维莱特》更加成熟,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此之前的作品《简.爱》更加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作为一部世界经典名著,《简.爱》曾多次被搬上电影银幕。本文以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为切入点,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领略剧中人物的非凡魅力。
性别意识与家国观念:台湾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女性小说
作者: 王勋鸿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五六十年代   性别意识   女性文学   家国叙述  
描述: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在国民党"反共复国"的政治口号和"反共文学"、"战斗文学"的文艺政策下,女作家及其文学总是在国族大叙述的洪涛大浪中,被贬为"闺秀文学"、"主妇文学",然而实际上,该时期女性作家正是经由"私领域"的琐碎书写,在男性家国大叙述的时代背景下,建构了自我性别意识和主体意识,开拓了女性文学的一片天空。她们的作品一定程度上突围了家国政治下传统温婉女性的定位,并解构了该时期男性笔下的家国图景,具有鲜明的女性性别意识和主体自觉意识,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近三十年香港女性小说研究述评
作者: 王艳芳   来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三十年   香港女性小说   研究述评  
描述: 自20世纪80年代香港文学研究升温,较为完整系统的香港女性文学研究只能忝列为各种版本的香港文学史、港台文学史以至中国女性文学史的附属部分。综观近年两岸三地的香港女性小说研究,史料整理推出一批成果,但整体性的问题研究不足。既有的研究成果则集中于个别作家,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
浅析阿赫玛托娃的创作特点
作者: 王晓燕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古米廖夫   阿克梅   阿赫玛托娃  
描述: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Ахматова)是二十世纪阿克梅主义杰出的代表人物,一提起安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就立刻让人们想到这个人身上的种种光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20世纪俄罗斯的萨福和莫扎特”。荣誉属于伟大的人。她以自己独特的声音歌唱出了女性的内心世界,揭开了世界女性文学新的里程碑。
浅析李清照诗词女性气质
作者: 王肖菊   来源: 职业时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词   气质   女性  
描述: 在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男权社会的宋朝,女人是没有自己的位置的,但李清照以一位女性作家特有的创作心理,凭借自己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敏锐的审美情感,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出发,把切实的生命体验化为一种生命的审美,把古代女性文学创作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
笛安长篇小说《告别天堂》节选批读
作者: 王朝军   来源: 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局外人   情节   天堂   结局   语文学   作者简介   节选   默尔索   爱情   长篇小说  
描述: 【作者简介】 笛安,女,1983年生于山西太原,本名李笛安,作家李锐、蒋韵之女,中国知名青春文学作家,曾留学法国,获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现为《文艺风赏》杂志主编。200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姐姐的丛林》,代表作有《告别天堂》《西决》《东霓》等。《告别天堂》是其长篇小说处女作,被誉为“最具艺术水准”“为80后正名的青春小说”。 2009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选段导读 我承认,因为当时的尖锐和不羁,我设置了一些或者过于激烈的情节。但我也相信,纯净的眼睛阅读的时候,不会看见污秽的
性别意识与家国观念
作者: 王勋鸿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在国民党“反共复国”的政治口号和“反共文学”、“战斗文学”的文艺政策下,女作家及其文学总是在国族大叙述的洪涛大浪中,被贬为 “闺秀文学”、“主妇文学”,然而实际上,该时期女性作家正是经由“私领域”的琐碎书写,在男性家国大叙述的时代背景下,建构了自我性别意识和主体意识,开拓了女性文学的一片天空。
论“十七年”绘画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燕珊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雄   解放   女性   劳动  
描述: 本文研究“十七年”(1949-1966年)这一历史时期,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与规定下,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表现及分类,由此管窥历史时期的性别想象与社会审美特征。伴随着新中国妇女运动的蓬勃开展,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大量涌现,而且呈现出全新的、革命性的风格与社会形象。本文将这一时期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大类:一、1950年代中前期,“翻身”与“解放”的女性形象,表现她们在新中国的新命运与新生活。这一“妇女解放”主题,展现了“男女都一样”的女性新篇章。主要代表作品有杨之光的国画《一辈
< 1 2 3 ... 7 8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