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107 条
-
论二十世纪昭君的审美形象
-
作者:
王平
来源:
三峡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国家意识
女性意识
昭君形象
昭君文化
-
描述:
王昭君作为历史上著名女性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正史、野史、诗词、变文、戏曲、民间传说、小说、影视等等,两千年来,对她的演绎不绝如缕。然而,纵观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昭君形象,古今发生了显著变化。本论文将二十世纪昭君的审美形象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文本入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察二十世纪昭君形象的主要类型,揭示昭君古今形象新变的原因和意义。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简要梳理历史上的王昭君与二十世纪以前文学中的昭君形象。分别从史书和文学作品两大角度进行概括,史书中的昭君形象略显单一,文学作品中的昭君形象丰富多彩
-
论《西湖二集》的文人化倾向
-
作者:
王芳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意识
《西湖二集》
创作背景
文人化倾向
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
-
描述:
《西湖二集》是一部短篇拟话本小说集,大概刊行于明末崇祯年间,著者署名周清原,别署济川子,武林(即杭州)人士。《西湖二集》是明末重要的拟话本小说,全书共三十四卷,描述了一幅以杭州西湖为背景的社会生活历史画卷,不仅展现了优美的西湖风景,更描述了许多有趣又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生活故事。它强烈地反映了明末社会政治的腐败,官吏的贪污作恶,百姓的民不聊生,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风俗习惯和部分文人对现状所表现出的生活态度。本文将以《西湖二集》文本为立足点,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文人身份,从文人化的角度分别从以下几个方
-
女性生存的心史灵谱:论新时期女性家族史小说
-
作者:
王杰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家族
女性意识
性别诗学
女性生存
-
描述:
本文以新时期女性家族史小说为研究对象,旨在对这一小说作出总体把握和具体分析,对其生成与构成、特征与表现、意义与局限及启示等加以阐释。女性家族史小说,是新时期女性文学和家族叙事中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主要是以女作家为创作主体,以女性叙述视角讲述一个家族以血缘为纽带的几代女性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本文认为,女性家族史小说是一部母系家族史、女性生命史与心灵史,也是一部性别视域下的独特的社会史、文化史与精神史。这一小说的女性创作主体表现出独有的性别经验、细腻情怀、灵动思想,这一小说的文本特征则突出地表现为女性生存的
-
《儿子与情人》中女性的觉醒
-
作者:
王素青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觉醒
劳伦斯
女性主义
-
描述: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21世纪英国极富争议但最具影响的作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半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便是其中之一。在过去,大多数学者往往集中于其“俄狄浦斯情结”,用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保罗和其母亲的畸形关系;其他批评家则注重研究劳伦斯对于工业化弊端以及人性异化的批判。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主义批评家也对《儿子与情人》进行了研究,但他们大多数都集中于分析小说中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悲剧命运而没有关注女性的觉醒意识。本篇论文避开传统的分析方法,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视角
-
中英广告中的性别身份差异
-
作者:
王月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批判性话语分析
中广告
性别身份
-
描述:
虽然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西方大相径庭,但体现在汉英广告词中的男女性别差异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男权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广告中,女性只是为了满足男性的审美需求而存在的单纯的审美对象,无法自由的表现自身的魅力与性格。在这些充满了性别差异的广告词里,女性论为了男性的陪衬,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存在价值,如何满足男人成为了其价值的体现。这些广告词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现存的价值理念,是对社会上由来已久的性别歧视的反映。另外,对于已深植于社会内层的,已经被定性的传统的男权文化,这些广告词也起到了传播、累积和巩固的作用,
-
“与死者协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浅论
-
作者:
王博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与死者协商”
内心分裂
-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是当代加拿大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批评家。迄今为止,她一共创作了12部长篇小说、15部诗集、6部短篇小说集、3部文学评论和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其文学创作成就得到了西方评论界和读者的广泛认可,在中国也倍受关注。在创作过程中,玛格丽特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法,诸如戏仿,还原神话,多重叙述等等,塑造了一系列的丰满而神态各异的女性形象,并在自己的创作中杂糅了女权主义、生态美学思想、神话学和后现代主义,在女性文学创作和加拿大文学中占领了一个重镇。本文力图通
-
《诗经》与汉乐府言情诗歌比较研究
-
作者:
王翼荼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汉乐府
艺术表现
《诗经》
爱情诗
人物形象
-
描述:
《诗经》与汉乐府爱情诗是周、汉两代民众智慧的结晶,是我国爱情诗歌萌芽和发展的阶段,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成就,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先秦至汉代民众的爱情生活状态。对两大文本中的爱情诗篇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两大文本本身,丰富中国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探寻先秦两汉社会的文化习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重在认识对《诗经》和汉乐府中的爱情诗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所在,能够通过对《诗经》和汉乐府爱情诗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求在前人的基础上就《诗经》与汉乐府爱情诗的比较研究有进一步的
-
现代文学女性视域下的乡土想象研究
-
作者:
王慧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人没有“乡土”
性别审美
女性乡土想象
现代文学
-
描述:
本文正视女人没有“乡土”的文化现实,从性别拘囿和乡土文学地位两个方面对这一视角的建立进行了阐释:从文化角度看,基于女性的社会历史地位,她们在家族故土始终是“他者”身份,没有物质的乡土;从文学角度看,已有的“乡土文学”的概念主要针对主流文本,沿袭了控制文学传统的男性批评观念与视角,女性作为群体在乡土话语中是“缺席”的状态,没有精神的乡土。为还原女性的精神乡土,挖掘和梳理现代女作家的乡土想象,肯定其应有的文学地位,本文界定了“女性乡土想象”的定义:基于女性经验和一定乡土经验创作的,反映乡镇现实生活,展示某个地
-
《小妇人》中体现的超验主义思想
-
作者:
王玭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然观
《小妇人》
超验主义思想
自助
-
描述:
自从1868年《小妇人》首次面世以来,在接下来的一百四十多年间这部小说从未曾停止过印刷出版,《小妇人》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在新英格兰地区长大成人,深受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是一位重要的美国女作家。《小妇人》形式上是一部家庭日志,生动地讲述了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故事。由于其复杂的文化情景和背景,一个多世纪以来《小妇人》被以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及成长小说等多重视觉进行了解读。本文试图从超验主义视角解读这篇小说,并发掘该小说中体现出的超验主义思想。论文的第一章简略
-
德拉布尔小说中的自我指涉现象
-
作者:
王莹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白桦尺蛾》
《夏日鸟笼》
德拉布尔
自我指涉
《磨砺》
-
描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当今英国文坛炙手可热的人物。当后现代主义盛行之际,玛格丽特却因其现实主义小说而独树一帜。曾经在一次访问中,她说道:“我宁可尾随一个伟大的传统,也不愿站在一个新潮流的前头”(张中载,1997: 208)。直到现在,德拉布尔已经发表了十七部小说,十篇短篇故事,四个剧本,六本评论集,五部编著以及文章若干,在学术界享受相当的声望。作者在读过德拉布尔的小说之后发现,大多数德拉布尔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尤其是那些知识女性,都有高学历并且有着不错的工作。在这些主人公当中,年龄跨度从刚毕业的青年到已
<
1
2
3
4
5
6
...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