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1539 条
-
肖瓦尔特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作者:
张钟予
王军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肖瓦尔特
女性主义
-
描述:
伊莱恩·肖瓦尔特作为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的杰出代表,具有西方文坛半边天的影响力,凭借着诸多知名杰作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同时也为女权主义批评在世界文学领域中争夺了话语权。妇女解放运动是由西方社会发起并倡导的维护妇女权利的运动,它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诞生提供了动力。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在现实社会中,它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并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政治上的运动同文学领域的发展遥相呼应,这也是女性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因。
-
身体写作与女性文学
-
作者:
姜敏
王玉鹏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身体写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身体写作”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作家,卫慧、棉棉代表的第二代,春树、木子美代表的第三代。在阐述她们的“身体写作”时,着眼于“身体写作”和男权文化的关系,结合她们的作品对她们的写作动机、文学品格、审美追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
谈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的发展现状
-
作者:
张旭
王军
来源: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戏剧文学
发展与现状
身份认同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自其产生之日起便被深深地刻上了种族、阶级、性别和身份的烙印。同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一样,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作品所阐释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观照了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与后学批评所关注的范畴。
-
后殖民主义批评下的黑人女性小说与身份批评
-
作者:
孙可
王军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批评
身份批评
黑人女性小说
-
描述:
后殖民主义是在复杂的历史、政治与文化相交融的特定的时期所产生的一种集各种文化、政治理论与批评方法于一身的批评话语。它与黑人女性文学相互联系、交织与重叠,并与黑人女性小说一道,探讨黑人女性无身份、无自主权的边缘化状态,使黑人女性身份问题的研究具有更广阔的文化视阈和研究策略。
-
再论吕红《美国情人》的性别意识与国别意识
-
作者:
徐榛
王乐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情人》
性别意识
美华文学
国别意识
-
描述:
进入21世纪以后,海外华文文学的浪潮正在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开来,创作作品数量也是极为可观。美华文学作为海外华文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文学领域。在美华文学发展的今天,吕红的长篇小说《美国情人》打破了传统美华移民的创作书写,避开了一般移民叙述的“奋斗史”书写和留学生移民书写,而是将移民的主体通过女性来表达出来,洋溢着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新移民女性在性别和婚姻的纠葛中,女性对社会性别的认同感显得尤为敏感和坚决;此外,移民书写避免不了的身份问题在吕红的作品中也是极为明显的表现出来
-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式书写与身份批评研究
-
作者:
孟庆娟
王军
来源:
前沿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写作
身份与边缘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书写主要是建立在对白人主流文学的解构以及对黑人女性文学传统建构的基础上,黑人女性主义经历了由边缘迈向主流的辉煌时期。在种族、阶级、性别以及历史与文化压迫下的黑人女性,从自身生活经历和感受出发,开始了对身份价值和社会认同感的追寻。伴随黑人女性的不断努力和耕耘,黑人女性的整体领域内的思想得到解放,促成了美国文学的发展,并为美国文学领域的进步注入活力。
-
王小慧:宁愿做一个失败的探索者
-
作者:
海菲
王小慧
来源:
中国青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信自己
跑来跑去
形式转化
德国人
上海同济大学
强势文化
艺术形式
摄影集
建筑学硕士
东方艺术
-
描述:
在当今西方中心的强势文化中,一个东方艺术家要获得认同,首先靠的是独特的自我身份,否则会被淹没在成千上万艺术家的无情大海里。在摄影界里,王小慧的名字世人皆知。她1957年出生于天津,1986年获上海
-
携带着未来的女性历史缔造——21世纪海内外华文女作家长篇小说创作转型研究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缔造
个体生命
经验史
纵深与延续
人类
共时性
女性
-
描述:
21世纪以来,海内外华文女作家中长篇小说创作不约而同地转型,即从现实批判转向历史缔造。体现了女性写作从女性意识、性别意识,向家国意识、人类意识的观念转型,从女性血缘、情感史,向人类心灵、经验史的思维转型。这种立足现实指向未来的历史叙事,其意义在于能够构成人类多重生存时空"共时性"的经验,使现实具有纵深性与延续性的双向延展,进而进入到从女性的生存现状、精神形态到探寻个体灵魂真相的深度书写。这是海内外华文女性文学创造性意识的新品质,标志着海内外华文女作家不仅以女性个体生命体验批判男权文化伦理观念,进而且以超越
-
浅析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在《女勇士》中的反映
-
作者:
陈玲
王大鹏
来源:
西部教育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
《女勇士》
-
描述:
汤亭亭深受兴起于二十世纪中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女勇士》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通过采用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汤亭亭将华裔女孩的成长历程和美国华裔的生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使文本更具有冲击力,也以此向美国主流文化对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带有偏见的定位发出了挑战。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该书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认为汤亭亭采取的戏仿、拼贴、虚构与事实相结合等艺术手法,使该书呈现出两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即不确定性和多元性。
-
五四时期女性写作的生命价值追求
-
作者:
王海燕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思想
生命价值
五四女性文学
主体意识
-
描述:
五四时期,女性文学生命意识的萌生和觉醒使得她们开始了对"人生究竟是什么"的追问,无论庐隐们的"哲学病",还是冯沅君们的"不自由宁可死"的抗争都是五四女作家对人生真实的体验,第一次全面展示了现代女性初步走出男性藩篱时的独特心声,尽管在此过程她们历尽艰辛,但是她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求自由和解放的生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