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485 条
-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法国中尉的女人》
-
作者:
王海辉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莎拉
后现代主义
-
描述: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法国中尉的女人》在他的创作中举足轻重。全文分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论述。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国内外学者对这部小说的研究状况,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研究的不少,但从女性形象切入探讨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色的却不多。本文拟以此为契机,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关照。正文分三章。第一章尝试将《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同名主人公放到维多利亚女性长廊之中,通过与维多利亚其他小说所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的对比,凸显出莎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追求绝
-
美国男性在婚姻与家庭中角色的变化
-
作者:
王方霞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角色变化
婚姻与家庭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
描述:
欧茨在当代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堪称一个较为奇特的现象。首先,她有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评论家、编辑和大学教授等多重身份,并且以多产闻名,自五十年代末起至今的五十年间共创作各类体裁的作品一百多部。同时,她以独特的社会观和鲜明的艺术观成为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尤其是她对美国社会潜在的暴力倾向的无情剖析和在艺术形式上独具一格的探索创新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引发了评论界毁誉参半的评价。对欧茨的作品颇有微词的评论家无非是指责她两点:一是说她的作品连篇累牍的都是描写暴力。女权主义批评者则指责她的作品缺乏女权主义
-
男性世界中的女性:索尔·贝娄小说《赫索格》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王晓薇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赫索格》
外国文学
女权主义
-
描述:
本文对索尔·贝娄小说《赫索格》的女性主义进行了研究,从女性主义理论角度分析了《赫索格》中的六位女性人物。文章认为,赫索格的母亲,黛西,菲比,园子四位女性,或者被剥夺了争取经济独立的权利,或者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自由,因而不可避免地成为男权社会的弱者和牺牲品。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玛德琳和雷蒙娜。作为新女性的代表,她们执著的追求自身价值和幸福。具有战斗性的玛德琳渴望摆脱男权社会的束缚,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成熟独立的雷蒙娜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展现了完美的女性形象。
-
The Image of Emma Shaped by Irony
-
作者:
王红丽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玛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反讽
-
描述: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位重要女性小说家。她先声夺人,在小说创作中率先发出了女性主义的呼声。长期以来,女性被剥夺了在智力和文化上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因此世俗偏见认为,女性无论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中都没有能力作出正确的选择,实现自由的意志。而奥斯丁一生共创作的六部小说均把年轻的女性作为第一主人公,提到读者的第一视野,确立了女性身份,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女性形象。同样,在其作品《爱玛》中,作者塑造了一位年轻、漂亮、聪明、令人喜爱的女主人公爱玛。作品《爱玛》自1816年问世以来,受
-
从影片《紫色》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人物形象看中美女性文化
-
作者:
王瑞琨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电影
中国
女性文化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论文从中美两部女性主义的影片《紫色》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通过女性形象的不同命运来展示中美两国不同的女性文化。女性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指与作为人类群体的女性的特征相联系的文化现象,主要包括女性所具有的独特的活动方式——自然活动方式、社会活动方式、精神活动方式——以及为这种独特的活动方式所创造、所凭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产品。女性文化是女性区别于男性的标志之一,它具有生命文化、情感文化、个体文化的特色。女性主义始于18世纪的人文主义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它实际上是女性要求在政治,社会和教育上与男性
-
《白鹿原》人物形象复杂性初探
-
作者:
王浩发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复杂性
成因
人物形象
-
描述:
陈忠实的《白鹿原》问世以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众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视角去阐述这部作品。本文从人物形象入手,通过对作品人物形象的内部文化结构、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婚姻的复杂性进行分析,来挖掘造成这些复杂性的成因。 作品中的白嘉轩、朱先生和鹿子霖等人,他们身上不仅仅体现出儒家文化的精华,同时也有糟粕;既有儒家文化的积累,也有道家思想的结晶。而白嘉轩与鹿子霖以及他们的后辈们——白孝文与黑娃等人,在物质占有、政治地位、社会影响等,则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斗争。小说还形象地塑造了吴仙草、田小娥和鹿冷氏等几位女性形象
-
后现代主义电影与女性影像
-
作者:
王星灿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电影
女性影像
-
描述:
在后工业社会中,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的合流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电影。后现代主义电影作为后现代主义所产生的“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衷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以独特的表现内容,反映视角,框架结构与镜像语言对古典电影和现代电影的宏大叙事进行了颠覆与解构。而与后现代主义在对多元性、差异性、他异性、边缘性以及异质性的强调的方面有着深刻相似性的女性主义理论其重要分支之一即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它主要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电影作品的内部构成、观众的反应以及文化控制上的性别差异等方面来分析
-
论《爱玛》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王玉双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女性意识
女性地位
-
描述:
简·奥斯丁是十八世纪英国最后一位小说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也许与她的性别有关,她成为了一位描写妇女意识或提出妇女问题的作家。《爱玛》是奥斯丁由自然艺术家走向成熟艺术家的标志,是她花了一番神思,心血和热情的作品,是她的一部成熟的和艺术完美的作品。 女性意识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也随之增强,对于女性作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分析更具有说服力。《爱玛》是一部典型的关于女性意识的作品。论文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女性地位以及她们的婚姻观来分析女性意识。论文中引入了一个新的视角—女性主义叙
-
中国传统工笔仕女画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之比较
-
作者:
王潇莎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浮士绘美人画
中国传统工笔仕女画
影响
-
描述:
女性形象的创作在中国画中被称为“仕女画”,在日本画中被称作“美人画”。虽然中国仕女画与日本美人画两者的名称有差异,但在实质上,仍属于同一种绘画题材门类。中国仕女画发源于战国时代,兴盛于唐宋年间,衰落于明清时期。而日本美人画胎息于中国唐代仕女画,长期受中国传统仕女画艺术风格的影响,并在其影响下不断发展。离开了中国仕女画,日本美人画的发展将完全是另一种面貌。甚至被称为最具日本民族风格的浮世绘美人画,我们在透过其浮华的外表下,仍可清晰的观察到其内蕴亦深受中国传统工笔仕女绘画艺术影响的痕迹。本文旨在对现有资料收集
-
宋代文言小说中女性群像之探究
-
作者:
王怡斐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代
文言小说
女性形象
女性
-
描述:
本論文透過宋代文言小說女性群像之探究,掘發出其在承繼唐人小說之外,有別於唐代小說的獨特時代風貌,同時也印證了文言小說「市井化」的特色,及其對話本小說的影響與開啟作用。凡此,均說明了宋代文言小說在中國小說史上的地位與意義。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論文採用第一手資料,以文本細讀的方式,結合宋代婦女、歷史、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相關研究成果,分析小說中女性形貌、心理、人格,及女性面對個人生命遭遇、時代特殊文化背景,所呈現的生命姿態。同時以女性主義文學理論的「女性形象」批評及敘事理論,來探討宋代小說家敘事策略背後,所蘊
<
1
2
3
...
44
45
46
...
47
48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