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虹剑,李卫菊,王虎,傅春燕,孙凯,石毅,杨旭,甄一松,宋晓东,杨晓敏,惠汝太】搜索到相关结果 12 条
-
性别特异性高胆固醇血症与Syndecan-3(SDC3)基因C1330T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
作者:
王虹剑
李卫菊
王虎
傅春燕
孙凯
石毅
杨旭
甄一松
宋晓东
杨晓敏
惠汝太
来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3
血脂
单核苷酸多态性
syndecan
性别
-
描述:
目的 研究syndecan-3(SDC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C1330T在中国汉族农村人群中与高胆固醇血症,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高胆固醇血症(HTC)定义为血清中总胆固醇水平≥ 200 mg/dL.本研究中男性336人(其中HTC161人,胆固醇正常者(NTC)175人), 女性1491人(其中HTC935人,NTC556人).研究对象中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进行基因分型,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
-
挣扎与重生:《克莱默夫妇》中乔安娜形象分析
-
作者:
傅春燕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克莱默夫妇
乔安娜
自我价值实现
女性
-
描述:
《克莱默夫妇》中女主人公乔安娜是一个不满传统女性地位、冲破男权思想束缚、追求与男性平等、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该形象对当今社会女性实现自我价值也有启示。
-
金东里小说女性意识浅窥
-
作者:
杨旭
来源:
中华读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巫女
女性意识
朝鲜民族
人道主义
韩国女性
“女性意识”
金东里
女性形象
民族意识
-
描述:
金东里小说女性意识浅窥
-
从《誓鸟》女性人物角色中窥探“隐含的张悦然”
-
作者:
杨旭霞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悦然
《誓鸟》
人物角色
隐含
-
描述:
张悦然的《誓鸟》绝不仅仅只是一本小说,它是张悦然诉说欲望投射的载体。春迟和淙淙是《誓鸟》中的两个女性人物,春迟和淙淙是一个人的不同面,她们就像不同面的张悦然。春迟更像是在新加坡专心于文学创作的张悦然,而淙淙是生活中的张悦然。春迟对贝壳中记忆的专注隐含着在新加坡五年高产的张悦然,因为孤独,她的生活重心就是不停地提笔创作。
-
论苏轼词的女性观
-
作者:
王虎
李权
来源:
科学导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苏轼
女性形象
-
描述:
苏轼是北宋时期有代表性的士太夫之一,关于其“女性观”,历来鲜有人论及,文章从苏轼的词作出发,逐一展开分析,展示出苏轼较为进步的妇女观,并对苏轼词中女性形象、女性形象的表现和形成此类妇女观的生活背景、思想意识以及社会环境进行探讨,苏轼的女性观,从一个角度来说,也代表着北宋中期士大夫群体普遍的心理。
-
爱的探寻与爱的解构——张洁文学创作主线研究
-
作者:
王虎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的解构
张洁
女性文学
爱的探寻
-
描述:
张洁作为新时期文学中女性作家的代表,她的大多数作品是围绕着对"爱情的探寻"的主线展开的。张洁小说的创作阶段是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对爱的思索,直到对爱的解构,始终在探寻着爱情的价值与意义。张洁的成长经历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作为女性无法脱离具体的历史时代,处在传统伦理与革命需求的双重压制下。张洁作品通过对爱的痴迷、爱的困惑、爱的反思直到对爱的解构,展现了女性在男权压制下的痛苦与无奈;表现了处在传统向现代转型期的女性,所面对的爱情、婚姻与生存困境;开拓了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广度与深度。
-
爱的探寻与爱的解构——张洁文学创作主线研究
-
作者:
王虎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的解构
张洁
女性文学
爱的探寻
-
描述:
张洁作为新时期文学中女性作家的代表,她的大多数作品是围绕着对“爱情的探寻”的主线展开的。张洁小说的创作阶段是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对爱的思索,直到对爱的解构,始终在探寻着爱情的价值与意义。张洁的成长经历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作为女性无法脱离具体的历史时代,处在传统伦理与革命需求的双重压制下。张洁作品通过对爱的痴迷、爱的困惑、爱的反思直到对爱的解构,展现了女性在男权压制下的痛苦与无奈;表现了处在传统向现代转型期的女性,所面对的爱情、婚姻与生存困境;开拓了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广度与深度。
-
《温莎的风流妇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阐释
-
作者:
孙凯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意义
戏剧性
精神内质
女性形象
-
描述:
《温莎的风流妇人》是莎士比亚众多喜剧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从该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切入,以戏剧本体论为依托,从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两个方面探析剧中女性形象的戏剧性塑造,然后剖析剧作中女性的精神内质,最后就其现实意义的探讨言及如何把西方剧作中的女性形象搬上东方的舞台,这对于改编西方剧作有一定启示。
-
个人经历对劳伦斯和张爱玲作品中女性形象创作的影响
-
作者:
孙凯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劳伦斯
女性
-
描述:
通过对劳伦斯和张爱玲的坎坷经历进行简单的对比,探讨出他们的家庭因素、社会背景以及婚姻生活对他们作品中女性形象创作的影响。劳伦斯和张爱玲在各自的小说中所反映的一些针对妇女的丑恶现象在21世纪的今天仍就存在,展示问题的存在并尝试揭示问题的成因对避免和减少女性问题有着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
不幸婚姻下的吉特鲁德和七巧
-
作者:
孙凯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吉特鲁德
反叛意识
女性问题
劳伦斯
七巧
-
描述:
戴·赫·劳伦斯在英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张爱玲则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位。他们对于20世纪早期各自所属社会都有细致的观察,对于男女婚恋,尤其是女性心理都有独特的见解。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儿子和情人》与《金锁记》也都拥有大量的读者,但很少有人对两部小说中有着诸多共同点的女主人公吉特鲁德和七巧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注意到这两位女性都因为不幸婚姻而由天真浪漫的少女变成了变态的母亲,因而探讨造成这种转变的外因和内因,进而对比分析她们身上反映出来的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反叛意识。
作者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