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艺术、人性与政治―《风萧萧》蕴含的三种生命境界
作者: 王立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生命境界   人性   艺术  
描述: 徐訏在成名作《风萧萧》中塑造了三位各具不同气质的女性形象,内蕴了三种不同追求的生命境界,作者想要探寻的是一种理想形态的生命境界。
引诱不成则诬害——东西方小说中两性非正常关系的一种表现
作者: 王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经故事   两性关系   母题模式   女性形象   中外比较  
描述: 佛经故事相关母题的渲染,推动了“引诱不成则诬害”母题文学化的充分进行与普遍推展。同时,在华夏中土文化氛围里,加剧了对作为女性的诬陷者的否定倾向与道德谴责。在明代,上述母题得到了中国古人较多的关注。公案小说、仙道小说、讲史小说、世情小说均有。存在着雅文化与俗文化两种表现模式。对于这样一个阿拉伯、欧洲都有的世界性的母题。其何以能成为世界性的且在中国兴盛,要从中国古代妾婢文化的深层心态、传统女性自身的种种弱点以及民族劣根性等方面找原因。
明清女性保贞术母题及其印度文化溯源
作者: 王立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度史诗   母题   中外交流   小说民俗   女性文学  
描述: 古代女性保贞术母题往往借助于神物功能,可溯至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其文化意蕴有三:(1)在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中,女性的处女身份,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有意义,“大团圆”结局离不开这一
《聊斋志异》侠女复仇对于传统文学主题的新突破
作者: 王立   来源: 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题模式   聊斋志异   侠文化   复仇主题   女性人物  
描述: 《聊斋志异》中的“美狄亚”复仇故事 ,超越了先前母题结构的内涵 ,以新的人物性格、身份、人物关系和情节安排 ,注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追求。侠女复仇主题重大突破一是不杀子 ,充满了人性味儿与世俗性 ;二是在生命连贯性观念支配下 ,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示正义复仇者的超凡能力 ,从而以阴阳神人一体化的形式 ,打破了或现实仇杀、或冤厉索命的单一化描写 ;三是注重将众所肯定的相关历史人物 ,同笔下描写的复仇侠女联系比照 ,有效地唤起读者肯定赞许的理解视界。
《宋史·列女传》中女性形象的分类及其塑造方法
作者: 唐丽   王立增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分类   塑造手法   《宋史·列女传》  
描述: 《宋史·列女传》作为历史文本,在塑造49位人物形象时展现出某些文学化的成份。其中所写的女性,可分为四类:贞节型、孝顺型、忠义型、自强型,都是宋代社会女性生活的真实影印。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主要有语言动作描写、互比映衬、虚实相生等,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第十二夜》中薇奥拉的形象分析及女性意识浅析
作者: 王立敏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十二夜》   女性意识   薇奥拉  
描述: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早期戏剧的终结之作。这部作品以幽默的语言、轻松的笔调描写了一个人物关系较为复杂的爱情故事。薇奥拉作为剧中的女主角,在遇到奥西诺之后便深深地爱上了他,于是乔装成男仆留在了奥西诺的身边并取得的信任。薇奥拉对爱情热烈而大胆、勇敢而果断,并且她还充满了智慧与理性,是一个美丽而又善良的姑娘。本文主要分析了薇奥拉的人物形象,并从薇奥拉的形象中简析莎士比亚的女性形象。
哈代小说情爱叙事中的女性婚姻
作者: 王立霞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女性婚姻   情爱叙事  
描述: 本论文在结合哈代生平创作和思想的基础上,运用情爱叙事分析的方式,来分析哈代文本中的不同女性形象和她们在婚姻中的状态。本文结合现实生活中女性婚姻的表现,她们虽然受到来自宗教道义的规范、法律枷锁的禁锢和道德罗网的束缚,但是她们仍然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哈代通过情爱叙事小说创作表达了他对婚姻的看法。
《儿女英雄传》十三妹形象的性别文化意蕴
作者: 王立   吕堃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复仇   女性意识   反性别   反传统性   文康  
描述: 满族作家文康的《儿女英雄传》作为武侠言情小说,塑造了人们喜爱的女侠十三妹形象,蕴含着女侠复仇主题。以女性视角、性别文化观照这一形象,可得到一些新的文化启示。十三妹的复仇,有其不同于男性复仇的反传统性,女侠身份又使其侠义性行为具有反性别特征,女性在社会上虽充当了男性角色,但她的任侠性又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并且这种性别意识有其逐渐萌发的过程,但叙述中作者男性话语对女性形象又有所改造。十三妹形象的塑造和作者写作意图相互映照,表现了作者的失落与理想。
浅析子弟书中的水浒题材
作者: 王立   陈康泓   来源: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弟书   满族民俗   母题   《水浒传》  
描述: 子弟书是满族八旗子弟所创立的独特的民间说唱形式,子弟书的题材中许多出自《水浒传》的故事,经子弟书创作者改编后,具有了别样的艺术活力,极富满族特色和市井情怀。子弟书关注英雄侠义母题、复仇母题、悍妇淫妇母题,女性形象大多具有满族女性泼辣直爽的特质;小说多运用满族方言口语,更具有民间特色;其浓郁鲜活的抒情特质也十分突出。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雨果的女性立场
作者: 王立华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机制   女性立场   真善美   雨果   天使形象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审美理想  
描述: 在雨果笔下,有一系列的天使形象,如芳汀、柯赛特、爱斯梅拉达,她们漂亮、对男人忠贞、恭顺、善良,集真善美于一身。这种把女性神圣化为天使的做法实际上是将男性的审美理想强加在女性身上,剥夺了女性形象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把她们降低为男性的附属品.而满足了父权文化机制对女性的期待和幻想。漂亮、忠贞、善良、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