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女性保贞术母题及其印度文化溯源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王立
【刊名】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资助项】2002年国家社科“佛经文学与古代小说母题比较研究”的子课题 (02BZW022)
【摘要】古代女性保贞术母题往往借助于神物功能,可溯至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其文化意蕴有三:(1)在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中,女性的处女身份,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有意义,“大团圆”结局离不开这一前提。(2)母题体现了对付男性性骚扰方式的巧妙和无副作用,符合女性身份、处境和条件,神奇法术或神物遏制了男性不合理的情欲。(3)母题具有的幽默感和轻喜剧意味,通过反讽艺术得以实现。母题成为保持、提高女性人物价值、强调其贞节身份的关键,这是伦理文化赋予通俗小说审美表现的需要。
【年份】2007
【期号】第1期
【页码】42-48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辽宁大连
【期刊卷】第29卷
【分类号】I207.42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阻隔模式与女性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建构——传统女性文学类型化人物塑造意义及其消极性 作者:刘卫英 年份:2001
- 2、穿越历史的隧道--试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离家”:一个不断拓展的母题 作者:阿当 年份:1990
- 3、镶在王冠上的宝石:试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女性形象 作者:孙俊红 年份:2013
- 4、略说古代文学中的“相思病” 作者:王立 年份:1999
- 5、从《九云梦》看中国文学对朝鲜小说的影响 作者:王立,景秀丽 年份:2005
- 6、明清以来年画中女性形象的母题探析 作者:袁宙飞 年份: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