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立,景秀丽】搜索到相关结果 35 条
-
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立霞
来源:
考试(教研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观念
哈代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哈代重视男女情爱的描绘,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男权制的社会现状里,女性在两性关系的弱势地位,所以在男女两性中他更注重对女性的刻画。通过研究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透过情爱表象试图传达的深层意蕴。
-
《宋史·列女传》中女性形象的分类及其塑造方法
-
作者:
唐丽
王立增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分类
塑造手法
《宋史·列女传》
-
描述:
《宋史·列女传》作为历史文本,在塑造49位人物形象时展现出某些文学化的成份。其中所写的女性,可分为四类:贞节型、孝顺型、忠义型、自强型,都是宋代社会女性生活的真实影印。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主要有语言动作描写、互比映衬、虚实相生等,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
《第十二夜》中薇奥拉的形象分析及女性意识浅析
-
作者:
王立敏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十二夜》
女性意识
薇奥拉
-
描述: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早期戏剧的终结之作。这部作品以幽默的语言、轻松的笔调描写了一个人物关系较为复杂的爱情故事。薇奥拉作为剧中的女主角,在遇到奥西诺之后便深深地爱上了他,于是乔装成男仆留在了奥西诺的身边并取得的信任。薇奥拉对爱情热烈而大胆、勇敢而果断,并且她还充满了智慧与理性,是一个美丽而又善良的姑娘。本文主要分析了薇奥拉的人物形象,并从薇奥拉的形象中简析莎士比亚的女性形象。
-
哈代小说情爱叙事中的女性婚姻
-
作者:
王立霞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女性婚姻
情爱叙事
-
描述:
本论文在结合哈代生平创作和思想的基础上,运用情爱叙事分析的方式,来分析哈代文本中的不同女性形象和她们在婚姻中的状态。本文结合现实生活中女性婚姻的表现,她们虽然受到来自宗教道义的规范、法律枷锁的禁锢和道德罗网的束缚,但是她们仍然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哈代通过情爱叙事小说创作表达了他对婚姻的看法。
-
《儿女英雄传》十三妹形象的性别文化意蕴
-
作者:
王立
吕堃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复仇
女性意识
反性别
反传统性
文康
-
描述:
满族作家文康的《儿女英雄传》作为武侠言情小说,塑造了人们喜爱的女侠十三妹形象,蕴含着女侠复仇主题。以女性视角、性别文化观照这一形象,可得到一些新的文化启示。十三妹的复仇,有其不同于男性复仇的反传统性,女侠身份又使其侠义性行为具有反性别特征,女性在社会上虽充当了男性角色,但她的任侠性又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并且这种性别意识有其逐渐萌发的过程,但叙述中作者男性话语对女性形象又有所改造。十三妹形象的塑造和作者写作意图相互映照,表现了作者的失落与理想。
-
浅析子弟书中的水浒题材
-
作者:
王立
陈康泓
来源: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弟书
满族民俗
母题
《水浒传》
-
描述:
子弟书是满族八旗子弟所创立的独特的民间说唱形式,子弟书的题材中许多出自《水浒传》的故事,经子弟书创作者改编后,具有了别样的艺术活力,极富满族特色和市井情怀。子弟书关注英雄侠义母题、复仇母题、悍妇淫妇母题,女性形象大多具有满族女性泼辣直爽的特质;小说多运用满族方言口语,更具有民间特色;其浓郁鲜活的抒情特质也十分突出。
-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雨果的女性立场
-
作者:
王立华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机制
女性立场
真善美
雨果
天使形象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审美理想
-
描述:
在雨果笔下,有一系列的天使形象,如芳汀、柯赛特、爱斯梅拉达,她们漂亮、对男人忠贞、恭顺、善良,集真善美于一身。这种把女性神圣化为天使的做法实际上是将男性的审美理想强加在女性身上,剥夺了女性形象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把她们降低为男性的附属品.而满足了父权文化机制对女性的期待和幻想。漂亮、忠贞、善良、
-
梅列日科夫斯基面对屠格涅夫的两副面孔
-
作者:
王立业
来源:
中外文化与文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屠格涅夫
象征派
梅列日科夫斯基
列夫·托尔斯泰
批评家
俄罗斯文学
长篇小说
俄国文学
女性形象
象征主义者
-
描述:
梅列日科夫斯基对屠格涅夫的评论几乎伴随着这位批评家文学活动的全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俄国象征派的始(19世纪90年代初)与终(1908年~1911年),其开始是以《论现代俄国文学衰落的原因及其新流派》(1893年)这一著作的问世为标志的。在这部文论中,梅列日科夫斯基将对屠格涅夫的研读置于19世纪60年代以来俄国文学及其批评的大背景之上。梅列日科夫斯基对这个时间段的屠格涅夫研究有着很大的偏差,存在着严重的
-
《路得记》与《以斯帖记》的历史文化意蕴与诗学风格
-
作者:
王立新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斯帖记》
诗学风格
历史意蕴
《路得记》
-
描述:
《路得记》和《以斯帖记》在《希伯来圣经》中是两部联系着不同历史时期民族记忆的特别的经卷。它们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以不同的诗学风貌讲述了主题意蕴截然相反的故事。文章认为,这两部经卷是属于“历史小说”性质的文本,其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成书时期体现了作者的明确意图。两书分别具有的“乡村风情纪事”和“宫闱政治传奇”风格,与各自的主旨高度一致。同时,它们与特定犹太节期文化相联系的事实也表明,两书具有承载民族集体记忆的“伟大故事”的功能。
-
隐秘的历史情怀 诗意的乡村叙事:《路得记》的历史文化意蕴与诗学风格
-
作者:
王立新
来源:
书摘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意蕴
诗学风格
叙事文本
历史情怀
诗意
乡村叙事
《路得记》
短篇小说
-
描述:
《希伯来圣经》归入“圣录”部分的作品中,最具有短篇小说性质的文本之一是《路得记》。干百年来,其主人公摩押女子路得的形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圣经时代是一个男权社会特征极为鲜明的时代,无疑许多杰出或重要的女性人物的声音会受到压制、乃至在历史书写中被“消声”,但是,历史复杂性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在历史的主导叙事文本之下,必然存在着“潜叙事”或“潜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