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通向自我的之路--对《觉醒》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晶红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批评   自我   死亡   女性解放  
描述: 凯特·肖邦的《觉醒》被认为是历史上由美国女作家所著的第一部取得美学上成功的小说,同时也开创了美国传统女性文学的新时代。小说在描写主人公的性和社会解放方面均超越了前人。我的论文主要探索主人公的觉醒历程和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理解她的死,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肖邦的作品。本文的三章有机的构成一个整体意在得出:只有超越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传统身份认同标准,一个新的自我才能重生。
帝 国 意 识 的 继 承 者——浅析《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芬妮的人物形象
作者: 王晶晶   梁英君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芬妮   后殖民主义   《曼斯菲尔德庄园》  
描述: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主要作品之一,其女主人公芬妮是奥斯丁塑造的一大批女性形象中非常独特的一个,但是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分析芬妮的灰姑娘特性或女性意识。本文采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芬妮的人物形象,揭示其作为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继承者的一面。
男女两性作家笔下女主人公觉醒之比较:看娜拉与埃德娜的觉醒
作者: 康海波   王晶波   来源: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性观   觉醒   根源  
描述: 本文对男女两性作家笔下女主人公的觉醒做了比较,旨在探求女性作家塑造女性形象时所持的女性观.
关于老龄女性化与农村老年妇女生存状况的思考:基于吉林省百村老年妇女生存现状调查
作者: 王晶   赵莹   刘彦喆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龄女性化   老年妇女问题   生存状况   性别主流化  
描述: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老龄女性化的趋势日益突出,老年妇女问题也逐渐凸显。但农村老年女性作为社会的边缘群体很少得到社会的关注。笔者针对吉林省百村老年妇女生存现状调查的结果进行研究,发现农村老年女性中存在着身体健康状况差、政治参与度低、文化娱乐资源匮乏、孤寡老年妇女贫困化程度高的生存问题。为此,笔者提出要推进老龄化社会下的性别主流化,改善老年妇女的生存状况,并提出对策建议。
实干谋发展 创新求突破:荣获“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的天津市北辰区妇联
作者: 段玉环   王晶   孙悟群   来源: 环渤海经济瞭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事业   全国妇联   双比   妇女维权   五好文明家庭   妇女干部   妇女组织   妇女工作   陈秀榕   妇女劳动力  
描述: 2007年以来,天津市北辰区妇联连年在区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巾帼示范岗"、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基层先进协调组织、全国妇
女性学学科建设的障碍及归因分析
作者: 王晶   王磊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学科文化   性别  
描述: 一个学科的建立和完善,首先应该扫清前进路途中的障碍。自20世纪80年代女性学传入中国后,以其独特的性别视角和质疑批判理念赢得了广大中国高校师生的青睐。但是,与此同时,它也面临着来自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方方面面的反思与追问。针对女性学学科理论建设中存在的困惑及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女性主义理念为依托,结合多年女性学教学实践与学生困惑,试图对女性学走向主流化和学科化的障碍及原因进行探寻,希望对女性学理论构建及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著者文摘]
女性学学科建设的障碍及归因分析
作者: 王晶   王磊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学科文化   性别  
描述: 一个学科的建立和完善,首先应该扫清前进路途中的障碍。自20世纪80年代女性学传入中国后,以其独特的性别视角和质疑批判理念赢得了广大中国高校师生的青睐。但是,与此同时,它也面临着来自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方方面面的反思与追问。针对女性学学科理论建设中存在的困惑及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女性主义理念为依托,结合多年女性学教学实践与学生困惑,试图对女性学走向主流化和学科化的障碍及原因进行探寻,希望对女性学理论构建及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性别社会学课程实践研究
作者: 王磊   王晶   来源: 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构想   困境   课程实践  
描述: 课程建设是一门学科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学科知识的积累、传承、传播不可或缺的路径与载体。环顾全球,女性学课程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大学课堂,而中国女性学的学科建设则是在90年代中期,借助世妇会在北京召开的东风,在中国大陆蓬勃展开。
《脸上的红月亮》中战后的女人们
作者: 王晶   张文静   来源: 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脸上的红月亮   女人   战争  
描述: 20世纪的日本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日本政府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家人民带去了灾难,更使自国民众长期蒙受战争的阴影。战败后的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国民生活荒废,战争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日本作家野间宏以自身的战争体验为素材,创作了战争批判小说《脸上的红月亮》。此部作品描写了直接受到战争摧残的男性形象的心理变化以及社会处境等,同时,作品中也出现了风格迥异的战后日本女性形象等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