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警民1+3”换得民心安
作者: 王晓   敬善   来源: 人民公安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工作模式   边防派出所   派出所民警   纠纷   调解组织   警民   责任区民警   妇女组织   治安案件   治安状况  
描述: “警民1+3”换得民心安
建设新农村延吉妇女显身手
作者: 王晓英   来源: 吉林日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农家   延吉市   积极参与   社会主义   科技致富   新农村建设   农村妇女   经纪人队伍   妇女组织   利益表达  
描述: 建设新农村延吉妇女显身手
乡镇妇联不是“隔热层”
作者: 王晓梅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娘家人   妇联组织   妇联干部   民主政治进程   农村妇女   隔热层   乡镇   农村劳动力   妇女组织   妇女工作  
描述: 乡镇妇联不是“隔热层”
“醉驾入刑”催生社会新现象
作者: 王晓敏   来源: 江阴日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醉驾入刑”催生社会新现象
当代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
作者: 王晓英   来源: 中华读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美国女作家   多丽丝·莱辛   托尼·莫里森   文化身份   当代西方   国家图书奖   世界文坛   美国华裔   艾丽丝·沃克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当代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
《安琪拉的灰烬》女性人物分析
作者: 王晓华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观建构   民族与宗教认知   弗兰克   女性人物   性别角色  
描述: 本文以拉康的主体理论、弗洛伊德的宗教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美国作家弗兰克.麦考特小说《安琪拉的灰烬》中的女性人物对弗兰克在性别角色、民族与宗教认知及道德观建构的三方面的影响,深入解读影响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形成的要素。
中国新石器时代女性人物雕塑及其功能分析
作者: 王晓婷   来源: 大众文艺(学术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人物雕塑   功能  
描述: 我国考古发现的女性人物雕塑主要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存,概括的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的女性人物雕塑,其中包括一些大型的和小型的雕像,材质各异;另一类是作为器物附饰的女性人物雕塑,主要是陶瓶的口部。这些女性人物雕塑并不是为了纯粹的欣赏而被制作出来的,它们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功能,概括的说是和原始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凯恩河》中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作者: 许玲   王晓巍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体性   建构   丧失   《凯恩河》   觉醒  
描述: 《凯恩河》是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拉丽塔·塔德米的成名作,讲述了作者母亲家族三代黑人女性,从一八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的一个世纪里,在路易斯安那州凯恩河地区勇敢追求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本文从《凯恩河》中黑人女性人物的角度出发,分析黑人女性的主体意识从丧失、觉醒到最终建构的艰辛过程。
浅谈雷雨式性格繁漪的形象
作者: 王晓辉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繁漪是五四运动后,受过现代教育又生长在封建大家庭的女性,她既有保守的一面,又具有叛逆的一面,她既是受害者,同时又伤害了他人;她在命运的压迫下,既有不正常的举动,又具有清醒的认识,她的生命中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同时她的身上也具有封建落后女性的局限性。繁漪的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又有作者所极力表现的“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她丰富了叛逆女性的人物画廊,彰显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和冲击,具有一定文学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左传》中的文姜形象小议
作者: 王晓丽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左传》   文姜   人物形象  
描述: 《左传》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而尤以齐国姜姓女性出类拔萃,令读者印象深刻。当齐侯要把文姜许配给郑国太子忽时,太子忽谦卑地说:“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出生于齐地,她容貌艳丽;成长于诸侯大国,她气质不俗;远嫁他国,她又风流浪荡。本文以文姜为分析对象,通过《左传》作者男性视角下的描写刻画,来探析经历过齐国、鲁国不同社会风俗的她的人生事迹和性格变化。
< 1 2 ... 6 7 8
Rss订阅